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毓敏  储青青  马勇 《金融研究》2020,478(4):11-30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Uzawa(1965)、Lucas(1988)和Jones(1995)内生增长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部门,研究了金融创新、R&D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创新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还会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同时,三部门人力资本分配的变动受到生产函数中参数的影响。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对R&D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创新"为主线的发展,明确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将探讨中国如何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全面激发创新热情,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源,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变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制度变迁的效庆释放殆尽。要推动经济重新回到快车道的根本举措在于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本文从产权制度、政府管制经济的规章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政府收入制度、金融信贷制度及教育制度六个方面的创新论述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社会资本发展程度和相关创新财政政策,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长期经济增长状况。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提出推进社会资本发展的政策要求,各地政府和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通过社会资本发展理念、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扶持和促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赖于市场机制的利益杠杆、调节机能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利的制度安排。而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关键在于创新,即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协调、制度内容的调整、制度的改革,以新的高效率的制度代替旧的低效率的制度,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指出制度障碍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症结所在,并据以提出以制度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玉姣 《云南金融》2012,(7Z):23-23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作为危机诱因的金融创新的争议进一步白热化。本文将简要阐述经济学界的几个主要观点,重点对新金融发展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作为危机诱因的金融创新的争议进一步白热化。本文将简要阐述经济学界的几个主要观点,重点对"新金融发展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主流经济理论中金融只是经济的面纱,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是多余的。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实物)资本存量决定国民经济的稳态增长,金融制度(包括金融契约、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但是,金融发展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制度可以对经济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受金融发展理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浪潮,遗憾的是在多数国家放松金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得益于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变革。如今制度变革、要素投入、全球化、人口红利所提供的长期增长动力都在衰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无以为继,经济的发展将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是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改革就是制度创新,一般认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效用是一样的,而且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有赖于制度创新的刺激与推动,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经济增长,那是因为没有为经济创新提供制度刺激。  相似文献   

14.
杨露 《投资与合作》2011,(12):28-29
本文回顾了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果。并试图寻找衡量制度因素的有效变量。从而对经济发展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现有的衡量制度指标的变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拟舍制度所包含的长期待久性影响。基于oLS分析,本文得出三个结论:一、人力资本的积累比政策效果更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二、贫困国家的独裁者,采取正确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三、经济的增长可将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在众多国家变得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金融业不仅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的去向,而且能够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金融业不可否认的在各个方面对经济产生着影响。那么,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情况呢?这是一个值得众多经济学者们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的增长作用具有阈值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排除掉国别差异和遗漏变量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应如何解释?研究从"质量渠道"来检验金融发展的门槛增长效应,用制度质量和最适金融结构来控制对金融效率发展的制约影响。研究结论发现,金融效率的相对下降构成了门槛效应形成的主因,市场化的"制度质量"并未给予金融质性发展以可靠的制度保障,最适金融结构更易成为金融效率发展的制度性门槛,我国"金融-经济"的关联关系门槛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实践证明,科技进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一系列瓶颈问题,迫切要求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对此不能给出合意的解释。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把制度变量引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计量回归得出,制度变迁在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中的内在性作用,也验证了诺斯的“制度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中国制度变迁必然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必然会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通过对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事实上,非国有化-市场化-对外开放是三个紧密相连的宏观制度变迁的内容,它不但为前二十年的宏观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持,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了其它因素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仍有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所以制度创新与变革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稳定和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的同时,注意制度变化的负面作用,才能保证制度变迁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