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险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保险市场退出保障机制建设的目标定位 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建立和实施市场退出机制是维持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我们这里所指的市场退出主要指保险公司破产倒闭时的市场退出,而不包括正常的兼并和分立,因为倒闭破产时的市场退出对市场的震荡大,为了减少这种巨大震荡,必然要求建立市场退出保障机制.中国保险市场退出的保障机制只能是量力而行,应考虑到国家财力的不足和保险业长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状,只能对部分被保险人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保障和补偿,不可能也不应从根本上动摇被保险人对规避风险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保险市场各主体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机构呈现"人才短缺"和"人员富余"现象并存的局面,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险公司应做好人力资源退出工作。文章从如何确定人力资源退出标准出发,总结了淘汰、内部创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自愿离职、提前退休等六种常用的人力资源退出方法。因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所以文章结尾从理念、选人、人才储备、绩效考核四方面在制度和环境方面支持人力资源的退出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会计处理存在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不符合会计理论的逻辑框架保险保障基金没有特定债权人,也不能合理估计确定;保险保障基金"到期日"不确定,也无法合理估计;不利于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笔者以为应将保险保障基金作为权益处理,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应作为有指定用途的盈余公积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样才能对保险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对当前的保险公司监管指标体系才更具有相关性,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处于适度水平之上,防止偿付能力监管预警体系过度敏感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虽然国内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可选择的方式很多,但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国现实,需要在把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势,选择有效的方式。目前应以合并、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为主。同时,为保证各种方式的有效实施,还需配套建立和完善诸如法律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保障、风险基金补偿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笔者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次分析了市场退出制度的法律原则、主持机构和职责、退出方式和程序、债务解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一项法律性和外部性很强的政策行为,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尤其是被动性市场退出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缺乏市场退出时对存款的保障机制、金融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和危机机构处理的配套机制、以及市场退出运作中的相关人才等。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顺利进行,既要遵循审慎性、自愿性、适度性、适时性的原则,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各项法律制度,依法保证金融机构平稳地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市场退出的监管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下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问题银行的倒闭危机,监管当局若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损害存款人与债权人的利益,还将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综合运用救助措施,建立多层次紧急援助基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是现阶段应对银行业的市场退出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的研究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重宏观分析,轻微观操作;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轻理论层面的归纳——是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可以从资本本性和国际经济环境入手对国有资本市场退出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壁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探讨了其市场退出壁垒问题。其中除了一般技术性的壁垒外,最主要的退出壁垒是体制方面的壁垒。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缺乏有效的退市机制,市场上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有效发挥证券市场资源化配置的功能,抑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降低市场盈率,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应在均衡市场各方利益的条件下,克服各种障碍,尽快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营造清洁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完善、规范化的法律制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实践中出现政府过度干预、债务支付方式注重短期效应、存款安全倚仗政府隐性担保等严重问题。有必要以维护整个银行业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市场发展为总目标,确立市场运作、审慎监管、个人储蓄存款优先保护等基本原则,选择合理的立法模式和法律形式来制定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标志之一,但市场退出需要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原则.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导致公共资金的严重浪费.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路径的设计和实施是优化我国金融市场运营机制的关键性策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合理判断、抉择和处置,解决好退出路径上的关键性问题.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设尚有漫长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有关上市公司市场退出的法律规定不成体系,不便操作,所以在构建该法律体系时要坚持三公原则、审慎原则,坚持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在退出的方式选择上,在完善破产法的同时,建立重整制度,在重整程度中设立重整监督人,着重于上市公司和投资等多方权益保护,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我国学者关于保险市场退出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提出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方式包括解散、撤销和破产三种情形。在明确保险公司三种市场退出方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退出方式对应的退出边界、退出保障机制等退出程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市场退出壁垒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壁桑较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重塑市场退出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二要完善产业组织政策;三要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大量被实施停业整顿机构迟迟无法退出市场1.为什么中国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呈现这一特征,本文从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法律安排、实施主体以及治理安排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构建基于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就立法形式选择及立法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相互保险公司不仅有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保障压力,促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增加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我国引进相互保险公司法律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税收、监管等多个方面,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修改《保险法》的相关内容,赋予相互保险公司法人身份,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是金融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会严重影响金融生态的和谐发展。然而,我国当前却缺乏规范、有效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特别是金融机构接管、撤销、破产三大法律规范存在严重缺憾,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