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为借口,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苛刻的环境标准,对已经或即将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商品和服务实行歧视性待遇,从而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大国,近几年来遭遇绿色壁垒的出口产品已日益增多.因此,如何跨越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遭遇到的绿色壁垒的特点入手,根据我国国情,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我国跨越绿色壁垒提出了若干建议与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绿色壁垒下农产品出口应对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近十年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个案表明,绿色壁垒将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首要障碍。现阶段西方国家频频使用的绿色壁垒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冲击。破解绿色壁垒是政府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政府的“有所为”,进而在企业和农业层面做出相应安排,我国农产品跨越绿色壁垒的长效机制才得以根本建立。  相似文献   

3.
孙元元  卫夏莹 《时代经贸》2007,5(10X):90-90,103
我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逐渐减小,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广泛运用在保护进口国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邹晓琴  肖挺 《经济师》2004,(9):44-44,46
作为国际贸易中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绿色壁垒的形成出发,着重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逐渐减小,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广泛运用在保护进口国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晓琴  肖挺 《经济师》2004,(9):44-44
作为国际贸易中新型的非关税壁垒 ,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绿色壁垒的形成出发 ,着重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并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传统的前3大出口市场日、港、韩出口增长缓慢,其中对日出口仅增长 0.9%,2002年1-5月我国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23.3%,入世前被广泛看好的畜产品2002年1-6月出口额仅为13.3亿美元,下降了8.5%,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发达国家动用了绿色壁垒这个非关税手段。迅速增加的因绿色壁垒而引起的贸易争端,由于具有环保、健康等堂皇理由,使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这个WTO的新生应低并没有认错、虚心改正,并提出应保护环境进而适应绿色壁垒日渐增多的国际市场。中国确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且绿色壁垒因其实质是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发展中国家仅依靠保护环境还难以跨越逐年升高的“绿墙”,必须同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中,认识绿色壁垒的实质,认清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规则制定上开始介入,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政策日趋瞩目,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剖析了目前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方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产品所遭遇的绿色壁垒越来越多,绿色壁垒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因此,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壁垒的特点和产生原因,然后着重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筒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杜晓燕 《生产力研究》2005,(4):161-162,165
本文肯定了绿色壁垒在环境保护、维护人类生命安全、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上的合理性,分析了浙江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浙江省内实情,提出企业要走健康、绿色、高效率、技术型的产业发展之路,政府也应建立预警机制,狠抓环保和落实国际标准,增强跨越绿色壁垒的能力,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荣 《经济师》2007,(7):55-56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也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国应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并采取相应措施,突破国外绿色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何破译绿色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成为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绿色壁垒的缘起及特点着手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产品在遭遇绿色壁垒时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中重要的非关税保护措施之一。因此,积极探索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为农产品找到打破绿色壁垒的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农产品频遭绿色壁垒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冲破绿色壁垒发展绿色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环境与贸易 问题成为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以来,环境问题就与贸易密不可分,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许多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将众多与环保有关的外国产品拒之门外。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壁垒必然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绿色壁垒的受害国之一,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障碍。 前一段时间,欧盟因为在来自中国浙江舟山的冻虾仁中发现抗生素残留,单方面停止从中国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动物源性食品,之后在沙特、日本、加拿大等市场先后发生连锁反应,停止我国蜂蜜进口或要求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对欧盟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原维 《当代财经》2003,(8):102-103
从1997年到2001年,欧盟一直是我国出口的第四大市场,且仍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近年来欧盟绿色壁垒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扩大,我国应从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和标准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环保市场;注重产品的绿色包装;积极参与国际谈判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芳 《现代财经》2003,23(1):45-48
近年来在各种绿色国际贸易实践中,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过度或滥用这种政策的现象,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严重的贸易压力,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的含义,种类,特点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就我国如何在绿色壁垒盛行的国际环境中扩大对外贸易,占领国际市场等,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绿色壁垒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从而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在“绿色壁垒”概念解读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为今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实现扩大对外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寻求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绿色壁垒与出口贸易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俊 《经济师》2008,(5):293-293
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已引起出口贸易企业的广泛关注。文章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和特征,分析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对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中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国际营销的一大主要障碍.本文从贸易绿色壁垒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贸易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造成的影响和我国企业从事国际营销遭受贸易绿色壁垒的原因,重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应对贸易绿色壁垒所采取的国际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绿色壁垒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云南省是我国仅次于福建、浙江,居全国第三位的产茶大省。最近几年,云南茶叶的出口给玉溪、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红河州、德宏、保山等茶叶主产区带来每年超过1000万美元的收入。与此同时,云南茶叶遭遇了出口的绿色壁垒问题。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云南绿色壁垒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