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热     
《东方企业家》2011,(1):20-20
2010年12月8日,中国老牌图书B2C网站当当网及欲打造中国第一视频网站的优酷网共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两家上市网站便挤入了中国概念股前10名。受到华尔街投资者的强烈追捧。成绩可谓骄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做空机构做空中国概念股的现象频频出现。文中基于浑水公司和香橼公司能够不断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案例,对做空公司的发展,中国概念股的现状以及做空原因等进行分析,并辩证地看待做空机构的存在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同时对中国概念股如何应对做空机构,在危机中生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2,(9):16-17
最近一年内,盛大网络、阿里巴巴两家中国概念股中的明星企业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投中集团数据统计,包括分众传媒在内,今年至今已有12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计划,主动选择离开美国资本市场。在2010年,美国资本市场吸纳了40家中国企业上市,成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IPO阵地。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做空。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42家,退市3家;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只有14家,但有41家退市;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上市,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受浑水做空报告的影响,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随即股价产生剧烈波动。虽然此次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新东方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以新东方遭遇国外机构做空为例,分析做空的动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蒋清中  王媛 《财会月刊》2012,(26):82-84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曾经战绩辉煌,但是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通过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频频曝出造假丑闻,这导致了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受到打击。与此同时,美国的"做空"机制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慑。本文在肯定"做空"机制在我国信息监管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的可行性,得出了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做空"机制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低潮,文章通过多元系股票的财务分析,探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了达到海外上市和维持股票高价交易的目的,多元系股票的财务报表显现出诸多疑点,文章逐一进行了剖析。多元系股票的案例也可折射出中国概念股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3日和12月11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分别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业内人士解读:中国概念股被海外市场青睐的程度,己到了令全球经济的重要资本龙头放下身价、主动上前“送秋波”的地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赴美上市是中国概念股成功的终极标志。但在风光背后,有些上市公司也有难言苦衷。由于美国严格得几近苛刻的监管体系,中国概念股在淘金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 丁磊网易简介:男 33岁出身于浙江。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97年创办网易,丁磊的网易成立之初以提供免费电子邮件和个人主页,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网站。后丁磊在2001将网易全面转向互联网短信和网络游戏业务,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盈利的奇迹。网易的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受人追捧的中国概念股,使丁磊在2003年成为中国首富,股票市值一度高达90亿人民币。言论富豪榜排到多少位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心里最大的目标是把网易做好。  相似文献   

9.
作为债券信用评级的发源地,美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付费模式、监管授权、多重评级等方面都有过不同的实践。近年来,针对次贷危机中该行业暴露出来的评级虚高、评级选购、监管套利等问题,美国多弗法案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历史较短,模式也一成不变。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调整的历史,以及多弗法案给出的解决思路,能够为完善中国信用评级制度提供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在监管授权、评级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双评级制度、付费模式、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年底,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科技)成为第一家因财务造假在美国退市的中国公司。从调查公司提出质疑到退市只经过了短短的23天,中国概念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信任危机也由此爆发。那么,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有效遏制此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微 《价值工程》2012,31(15):140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垄断,而三大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前瞻性近些年备受质疑,各主权国家的金融安全和产品定价权受到威胁。中国在国际评级市场中要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国评级机构能否顺利进入由美国垄断的国际评级市场,针对均衡结果提出对抗垄断的评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信用评级,美国一家独揽。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大规模收构中国同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国际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正有演变成对"中国公司"集体信誉质疑的态势。中国企业何以突然成为严管的对象?美国金融机构在这场"信任危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未来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4.
刘金贺 《人力资源》2011,(10):85-87
2011年8月初,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评级。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和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评级下调过程中无疑将会受到负面影响。然而短期内美元的国际地位难以替代,目前并不是减持美国国债的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有必要加快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逐步减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中国人到美国去的故事之中,最能够让人心跳加速的,则是到美国去上市了。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这十几年来.美国资本市场上先后有至少四拨中国概念股的热潮。而这一次,主角轮到了马云掌控的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各国充分认识到掌握信用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信用评级正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西方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信用评级话语权的丧失问题,指出积极争取金融资产定价权对于维护国家核心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信用评级业我了解的很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试图以3000万美元收购大公国际的控股权,随即进行摸底,了解到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市场做空机构引发的、进而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和调查的中国概念股危机,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那么,怎样看待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如何看待做空机构的行为,重塑中国概念股的市场形象,重建投资者的信心,是市场参与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9.
孙吉乐 《企业导报》2011,(15):96-97
信用评级对主权国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任何一次主权信用评级的改变都将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信用评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当今美国评级机构独霸世界评级市场的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国评级机构的发展,并谋求一席之地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