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IT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IT控制、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OBIT,ITIL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或研究的内部控制框架或法律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应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即将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并保障其有效运行是摆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面前的大事。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按五要素的内在要求设计内部  相似文献   

3.
吉顺梅 《会计师》2011,(2):77-78
<正>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公布了我国内控规范体系的实施时间表,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确立。然而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中真正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规避防范风险,发挥管理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成长,还要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保障。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大型企业组织机构流程控制复杂,风险控制点多,内控体系的建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把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去。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国际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全面研究了以美国、日本和有关非政府组织等为典型代表构建的内部控制规范对信息技术影响的考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目前各类企业普遍实用的规范可充分借鉴各国现有规范的做法,在其中嵌入对信息技术的考虑,对于部分信息集成度已经很高的企业和有关业界(如审计)实务工作的需要,应充分借鉴有关非政府组织构建的IT内部控制模型,及时发布相关应用指南或专门研究报告,将来可以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出我国实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模型,最后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的发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考虑到我国的制度背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限性和可信度等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披露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基础上,建立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综合状况和水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指标,由政府监管部门或外部非营利性机构实施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和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环境和目标,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5,(6)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三大指引的颁布,我国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按照规范体系的要求,各类企业相继建立了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传统观念制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体制失灵、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加强内部审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广泛运用,ERP系统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在于规避风险,对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ERP系统作为集信息技术和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管理工具,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是实现自动控制和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在ERP系统环境下,如果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和优化,那么ERP系统的实施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年来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版企业通过使用ERP系统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内控水平,规避风险。本文从ERP系统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出发,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ERP系统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优势,研究在ERP环境下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ERP系统环境下的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对策,为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通过阐述ERP系统对企业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的影响,再探讨分析其内部控制的优化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8.
徐晖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115+117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愈来愈不适用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适应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和高质量的内部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正常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以经营风险和防范风险为主业,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源 《财政监督》2011,(1):54-55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22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本文将上述合称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仍属于通用性框架体系,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到实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对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刘志远  刘洁 《会计研究》2001,(12):32-36
本文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与新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但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也给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主张把信息作为控制的关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黄惠丽 《会计师》2012,(24):46-47
<正>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的好坏,而这种管理体系又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因此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有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财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企业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制定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它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实现。内部控制已经有近三个世纪的研究,在我国自2008年5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到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成型。但是,在实务中,很多的内部控制还是效果不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吕敏康  许家林 《会计研究》2012,(12):61-67,95
内部控制系统在内部控制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目前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特别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构建成果却较缺乏。本文贡献在于,依据专家系统的原理和理论,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及特征,提出内部控制专家系统的观念,论证了其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初步设计出一个基于知识库的内部控制专家系统模型,建立了一套基于工作分解结构方法、XML/XBRL和知识库技术的系统构建方法,并通过一个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案例对文中模型及建构方法予以初步应用示例,以期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由理论研究转向指导实践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不断融合,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企业也应该考虑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其中,形成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本文从成本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财务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且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当前大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然后探究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实现的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所应搭建的基本框架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则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重要措施和必然趋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优化固化的过程,如何建设高效、完善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了内控体系建设现存问题,从提高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规范内控体系建设适应环境变化、协调内控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统筹内部控制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有效融合、改进内控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伟 《会计师》2011,(9):72-73
<正>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6月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了更好的理解把握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实质内涵,促进企业科学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笔者在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即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评价指引》的定义,前者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是外部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作出的专业评价;后者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是企业作出的自我评价。两项指引的共同之处是都着眼于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内容都是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或评价。从制度的初衷看,设置两种评价方式的  相似文献   

20.
谢元萌 《会计师》2013,(10):7-8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