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况及其得与失,之后通过民营化几点启示的阐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机制。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规模最大。民营化改革是此次改革浪潮的主流。所谓“民营化”,指国家通过一定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将企业股票上市,在国家持有最大股权的情况下,将公司经营权下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次民营化改革几乎波及所有发达国家,之后许…  相似文献   

2.
<正>一、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提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分权让利、两权分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探索了20多年,但仍未找到一条终极的解决方案。于是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进有退。更有学者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在于民营化、股份化。但民营  相似文献   

3.
孙爱英 《特区经济》2007,22(5):102-103
转型经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文章深入分析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民营化的发展空间,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民营化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经营领域放开、金融改革中的不良资产处置、公用事业等层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对西方国家民营化实践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构建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规范民营化进程,保障民营化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4.
论县属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文/杨永华县属中小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主权改革,就是要把县属国有国营企业逐步改革成民营企业。所谓县属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是指县(包括县级市)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改为多种形式的民有民营企业,如个体工商户、集体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5.
民营化:公共事业改革的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国彬 《特区经济》2006,210(7):185-18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公共部门民营化异军突起。当前,这股民营化浪潮已波及并影响到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成为推进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了民营化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及独资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已经先后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改革的基本方向路径:国有化———私有化———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抗风险能力,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就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看,既有相通之处亦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
民营化:公共事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公共部门民营化异军突起。当前,这股民营化浪潮已波及并影响到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成为推进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一、民营化: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实质上是对国民经济实施民营化改革,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民营化改革,总体采用两种模式。 模式之一,指国家通过允许、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整个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结构上发生增减变化。换言之,以大量非国有资本的增量投入来间接实现国有经济比重的相对下降。其特点是民营化以不触动国有制为前提。这一模式是70年代末至如年代中期我国民营化改革的主渠道。 模式之二,指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抓大放小”战略来实现国有资本的流动与重组,进而对国有经济存量实施有步骤、有计划的民营化改革。现象上看,这种民营化改革一方面会使国有经济比重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还会使部分国有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发生转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部分国有资本数量的绝对减少,因此又可称为国有企业民营化。  相似文献   

9.
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盲点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自力 《改革》2004,(3):108-113
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有其深刻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目前在公用事业公有民营与民有民营、民营化与市场效率改善、价格管制的“信息悖论”、改革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等方面缺乏研究,存在理论盲点。这些问题不解决,会阻碍民营化的进程、影响民营化的效果。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应该是一个从公有民营到民有民营的渐进过程,自由交易权是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制度保证,政府制度改革是民营化改革的政治基础,协调各方利益是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纳入民营化序列。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这一领域的改革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股份制改造还是国有股减持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正处于瓶颈状态,需要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政府改革从民营化到逆民营化的过程反映了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动向,这种动态性变化,是民营化发展的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并非一种通往市场的单行道过程,而是同时包含了民营化与逆民营化的动态过程。公共品服务特性深刻影响着民营化的方向变化:与民营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且与逆民营化成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非是直线型的影响。从服务特性的视角分析公共品民营化的方向变化,有助于深刻认识和把握世界范围内民营化的发展规律,对推动各国行政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严格地讲,日本的国有企业只是其“公企业”的一部分,所谓“公企业”一般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所有,直接或间接经营的企业性事业体。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历程大致如下:1、第一次民营化。1880—1890年的10年间,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可简要地称为“国有企业的拍卖”。日本的国有企业创建于明治政府时期,明治政府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在当时的资金、人才、国民意识等诸方面尚不具备建立和发展私营经济时期,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到1880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明治政府出台了《工厂…  相似文献   

13.
山区工业化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推行股份制是振兴山区工业的重要举措。股份制在山区工业化中的实现形式及其选择1、推行股份制实现县城企业民营化是山区工业化的启动点。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针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抓大放小”。山区企业的主体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基本上又是小企业,如何放?怎么搞活?我认为,对山区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应跳出国有经济的圈子来进行。具体到县一级,完全可以大胆地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这应成为山区县实现工业化的启动点。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行股份制。通过股份制改造,达到产权…  相似文献   

14.
一、菲律宾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菲律宾预算部长本哈明·迪奥克诺最近说 ,随着一系列相关法案的通过 ,菲政府今年可实现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筹集220亿比索 (约合5 .5亿美元 )资金的目标。迪奥克诺说 ,虽然今年头5个月菲律宾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得到的收入只有20亿比索 (约合5000万美元 ) ,但随着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民营化法案的通过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步伐会大大加快。菲律宾从1998年开始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 ,积极推动政府所有或政府控股的企业实行民营化。政府认为此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使本国企业在国际…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是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间投资的企业不断增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从统计资料看,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工业总产值的78%来自于国有企业,但到了1997年,国有企业的份额已锐减到工业总产值的1/4。在山东和其他一些省份,70%强的小型国有企业被完全的民营或部分民营化,实际上,乡镇企业有1/3被民营化。1997年上半年,辽宁沈阳60%强的乡镇企业被发行成股份公司,在浙江和江苏等省份,资产不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90%已经民营化(中国改革基金会,1997)。  相似文献   

16.
民营化的逆向发展已成为国外民营化的新取向。西方国家公共服务由公共提供到民营化,再到收回民营化服务的动态发展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当代西方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完整图景.深刻反映了当代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规律性运动。预示了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试验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西方国家市场化改革从民营化到逆民营化的发展深刻表明,盲目推崇和盲目否定民营化都不是对待市场化改革的科学态度。客观把握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规律,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和处理近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已经为市场新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如何转换经营机制,全面走向市场,国有企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须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那么国有企业能担当起此重任吗?在现行管理机制下很难胜任,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活力。只有主宰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活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国家的物质财富不断增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而民营化的第一步便是股份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企业产权,允许企业产权自由流动,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它能够引导资产优化组合,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它是实现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产权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通过产权交易得到价值补偿,并由此让民间法人机构或其它投资人成为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企业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民营化经营。战后,西欧和日本曾经在许多重要领域借助国有企业来帮助本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但随着民间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迅猛发展,民间企业的活力得到充分体现,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却日现弊端,许多国有企业把国家当成保护伞,吃大锅饭思想严重,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于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纷纷掀起了国有企业民营化运动。日本国铁1964年出现首次亏损以后。  相似文献   

19.
刘佩莉  高峰等 《发展》2003,(2):9-10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国有企业民营化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途径。而在国企民营化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直接影响改革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之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国际化,原有的人事管理、工资制度在新的挑战面前将难以为继,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已从产品市场转向要素市场,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上。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将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效益低,亏损面大,工资水平低下,没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改…  相似文献   

20.
叶林祥 《南方经济》2006,(5):95-103
转型经济的一个共同任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开始的。中务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但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是从民营化国有企业而是从国经济转型之初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旦政府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那么非国有经济就会飞速发展。在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就会构成对国有企业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得以逐步形成,从而最终成功的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