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税收筹划与避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实得利益的多寡,税收筹划必然成为企业理财工作的重点,但同时避税行为也会相伴而生.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活动对宏观经济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文章通过对近期和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以厘清未来走势,并为宏观调控提供借鉴。两个时期部有一些相同点:中国经济从低谷走出,乐观情绪升温,房价骤涨,通胀开始抬头,中国跟随世界进人新一轮加息周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两者不同点是:当前货币增长速度远远快于2004年。贸易顺差更大,信贷和财政状况逊色。未来,预计CPI回升势头更快,央行面临回收流动性的压力更大,贸易摩擦加剧,中美息差可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加大。  相似文献   

6.
警惕国际避税在我国愈演愈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汤丽娜 《金卡工程》2009,13(1):155-155
中国作为WTO成员国之一,随着入世各项承诺的履行、对外开放的深入,外资的利用规模在逐渐扩大。外资的引入给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的同时,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近期频频出现的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现象频发,使我们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安全显得更加必要。如何全面分析外资引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外资,保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一、总量态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9.6%,CPI上涨5.4%,其中6月份上涨614%,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和高通胀的态势,从现有情况看,通货膨胀有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先是日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因此也不同程度地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家》2021,(2)
央行表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月6日,央行网站公布消息称,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的10项重点工作中,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之后的第三位。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年CPI上涨2.5%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全年CPI上涨2.5%。其中,12月份CPI同比上涨0.2%,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3%。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经济旅程过半,一些重要经济数据亦相继出炉,从经济指标变动上可以看出,政府为经济降温的努力正在见效。然而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如何判断,是面临拐点下行放缓,还是运行平稳增长无虞?宏观调控应当继续踩刹车还是转为调油门?对于上述问题,经济学家们的分析依据不同,看法也颇为分歧。  相似文献   

12.
13.
7月25日,中央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定调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与年初的调控方向有一定的调整。央行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显现出局部性政策调整或“有保有压”的抉择。我国投资增速已有放缓,但可能维持高位;出口增长放缓的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大,全年CPI上涨可能在5.9%-6.9%。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妮 《金融博览》2010,(14):16-17
2010年已将走过一半,但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但未来动力减弱;房地产调控新政效果并不明显,未来两个月会处于政策的观察期,执行的力度是关键;虽然参考CPI数据目前理论上有加息的必要,但下半年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不容乐观,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或使升值和加息延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发行方式、购买方式、品种设计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经验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下市场供需关系逐步稳定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日益增多。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企业财务困境。本文首先对宏观经济运行对企业财务困境产生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企业的安全经营措施,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财会学习》2004,(3):23-23
新近出炉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使市场的神经重新紧张,开始考虑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资本市场对可能的加息作出了重大反应,股市连探新底,穿破年初1400点,债市阴霾不散。一度平息的加息风波再度袭击,考验着投资者的脆弱防线。  相似文献   

19.
《新金融》2005,(1):5-6
2004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经济将走出怎样的轨迹?市场化改革将如何走?贷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稳健”该如何解读?通贷膨胀将是温和的还是加速的?形成加息周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针对这一个个“谜团”.本刊特邀五位名经济金融专家,在此一同阐述他们的高见、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0.
国际游资流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我国作为经济率先反弹的国家,可能会受到国际游资的追捧,如果不加以防范,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成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游资流入可能对宏观经济的造成影响,提出了针对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