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争议预防定义劳动争议预防是指对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劳动争议问题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先防范,从而防止劳动争议的发生。即把劳动争议由事后的消极处理转为事先采取积极措施,把劳动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国有企业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企业、职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以及其社会组织来共同完成。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引发利益纷争。从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和其构成上看,劳动关系一般由利益冲突型,利…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涟水县劳动保障局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按照调防结合的原则,统筹各方力量,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力求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一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宣传《劳动合同法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人社部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商业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领域。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劳动争议仍易发、多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预防为  相似文献   

4.
新建企业由于建立时间短,运作程序远不如老企业那样理顺,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调解委员会调解效力作用不明显,加之部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淡薄,都给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如果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会为新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反之,将成为其发展的重大障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调解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但怎样发挥各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是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淄博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调解全方位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桂生副局长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达49000件,和去年全年数量持平。日前包括中国四达劳动争议调解援助中心、赉擘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中心、团兴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内的3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京举行联合揭牌仪式。桂生在仪式上透露,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仲裁处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大约是2万余件。  相似文献   

7.
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用人单位应改变传统工作方法,把劳动争议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预防上来,切实在企业内部形成依法预防劳动争议发生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发挥调解在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员政策水平和调解能力,积极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甘肃省山丹县劳动保障局、司法局、总工会、经贸委四部门于2009年12月11日举办了“全县企业调解员培训班”,对全县企业、行业调解委员会、工会及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近60人进行了培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是“先裁后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享有处理先导权,绝大部分工伤劳动争议职工也希望通过内部调解得到圆满解决。要做好工伤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首先要求工会同志要有公道之心,唯有“公”字能服众;其次是要求工会的同志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工作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熟练掌握国家有关劳工权益、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最为关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潍坊市从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入手,大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企业调解、区域性(行业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新矿集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全程调解程序,做到预防、快捷、准确、到位,维护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先在预防。一是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切实维护职工的权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2011,(9):99-99
2011年8月9日,上海市召开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本市企业要全面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企联、市工商联等市劳动关系三方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是现代社会和谐与否的标志。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我国劳动争议协调机制的制度规定有了一定改善。坚持公正合理地解决劳动争议,以多元化调解模式替代调解组织的单一性;实行“一裁终局”;强化工会组织的调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各地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2008,(5):49-51
<正>宁夏五项措施保实施为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宁夏劳动保障厅近日印发文件作出专门安排,并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准确把握法律新规定,迎接新法对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和仲裁员队伍素质的考验;三要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确保现行政策、制度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衔接,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四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五要加强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差异,以及争议性质(直接与工作相关的争议、间接与工作相关的争议)的调节作用.结合权力依赖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分析并揭示了农民工公民权利的缺失对其调解过程中谈判能力的损害方式.通过研究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大量个体劳动争议案件档案(2011~2015年,共10515例),我们发现拥有较低权力的农民工更可能在调解中做出较大让步,相比城镇职工他们的调解协议更难被企业立即执行.然而,当争议直接与工作相关时,农民工和城镇职工让步的程度差异相比争议间接与工作相关时的让步差异少.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对农民工和劳动争议解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正日益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不断创新劳动人事争议管理调处工作机制,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纳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的大调解格局,全区建立起了自上而下、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劳动人事争议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和工作框架,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处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如何加强源头治理,在企业内部化解争议,日益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通过441家企业样本和4521名员工样本的调查,从4个维度16项指标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状况.结果显示:企业内部传统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比例较低且效果欠佳,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滞后,影响力小;工会在沟通调解劳动争议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得到雇佣双方认可;员工希望通过内部制度化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的意愿比较普遍.说明加强企业内部预防调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十分可行和急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