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陆蓓 《魅力中国》2010,(19):111-112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非常特殊。学生年龄一般从11到18周岁不等,天性活泼爱动,“骄”、“娇”二气俱存;他们具有一定艺术潜质,形象思维活跃,领悟力较强,但是年龄小,是非的判断能力不强,因此社会转型时期,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也给艺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疏导是疏通和引导。原本是指治水宜疏不宜堵,将疏导引入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疏通:广开言路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遮羞布     
据悉.杭州有一民营艺术学校出来的学生每年都要付给学校1500元的“人头费”.学生出来“实习”,要给学校缴纳押金,理由是为了防止学生非正常流失。该校让学生在娱乐场所”实习”,每人每晚薪酬100元.公司领队得50元.学校握成25元.学生只剩下的25元。  相似文献   

3.
马札 《发展》2008,(4):81-8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思想行为日趋多元、就业压力增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增多,学生法律意识强、民主意识强、维权意识强等方面。如何有效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认为,关键是要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以学生为本”理念,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和谐之本,坚持“学生稳则学校稳、学生强则学校强、学生兴则学校兴”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努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生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洁 《魅力中国》2014,(2):180-180
学生会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掘,能更好地让管理者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高素质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保证,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应对压力和挑战的高素质学生会干部队伍成为做好学校学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徐宁 《魅力中国》2013,(5):236-237
德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注意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激烈,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树立全方位的德育作用现,充分认识德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德育,发挥德育在社会各方面的导向功能,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杨玉惠 《西部大开发》2011,(3):102-102,105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新时期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职教育教育目标要求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班主任应抓住重点使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学生变为“合格的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建国 《魅力中国》2011,(18):29-3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荚化”时期发展到“大众化”时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高屡次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难,做好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懂教育、善管理、政治素质强的学生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8.
宋彩 《魅力中国》2014,(21):142-142
学生会干部是联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正确选拔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沟通学校与班级、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李群  孟庆瑞 《魅力中国》2010,(33):306-307
创新型人才是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则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由此,学校要转变对学生评价的理念,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合理的选择、兴趣爱好和要求以及他们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周涛  赵相伟 《魅力中国》2013,(31):202-202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效果的决定环节。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锐减,为稳定办学规模,各中职学校多种渠道招募生源,复杂的生源构成,加上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加大了中职学生的管理难度。多数班主任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尽管采用了各种方法和经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班主任没有融入到班集体中,管理意识太强,看重制度和惩罚.服务意识淡薄。忽视和谐和文明。本文从什么是和谐、为什么要和谐、怎样和谐三个方面阐述了班级管理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说到小学班主任,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班妈妈”、“班爸爸”,可想而知他们在一个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班主任们没有三头六臂,却身兼数职.他们既是维护教室和公区清洁的“清洁员”,也是巡查环境的“督察员”,是让教室各具特色的和文化范儿的“设计师”,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的“导演”“舞美师”“化妆师”,是维护秩序保障学生安全的“保安员”“心理疏导员”,甚至是一名公正严明、明察秋毫、既能保护学生自尊心又能屡破班里各种各样“失踪案件”的“侦探”.  相似文献   

13.
张红霞 《魅力中国》2009,(3):125-125
学生管理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敏感的、复杂的、焦点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办学层次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过去的生源是初中生中的优秀者,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才能被录取进校,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属于“精英教育”;而现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大部分进入高中学习,而中等职业学校现在没有分数线的规定,成绩较差的或成绩一般的初中生或初中没念完,  相似文献   

14.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烟台大学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多项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范炜 《重庆与世界》2017,(24):75-76
大多数学生对艺术学科都是感兴趣的,特别是美术。一个咿呀学语的幼儿,就知道拿起画笔“胡乱”的在纸上画出他眼中的世界,或是他内心的情感。然而随著他们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学后,这种对美术的兴趣在逐渐降低。或是生活环境的影响,或是其他有强诱惑性的事物转移了他们的视线,又或是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无心再去关注美术的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一、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各项工作 1.1全员鼓动,激励学生 1.1.1在高三开始教学阶段我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上的困惑以及对老师的要求。让他们体会到学校、老师都在重视他们。也让他们体会到高三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早些进入“高三”角色。  相似文献   

17.
段丽娜 《魅力中国》2014,(5):201-202
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一些中小学生因心理承受力较弱或者长期的。理困扰得不到疏导化解,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彦荣 《魅力中国》2014,(27):343-343
创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并将其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形式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社会心态。是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品德教育新模式的关键,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鸣 《发展》2008,(7):87-88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炼和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学生工作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对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概括为“四个坚持”,即坚持“理念不动摇,主线不放松,重心不偏离,底线不突破”。  相似文献   

20.
李霞 《新西部(上)》2007,(8X):183-183,188
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在论文答辩完毕、工作安排妥当的时候,形成了一种“责任真空”的状态,既没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管理,又没有单位方面的压力,暂时的短期目标缺失引起学生心理空虚、寂寞郁闷以及迷茫。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指引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告别学生时代,适应社会生活,以使他们能够颇利地完成从大学生到劳动者的社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