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美元持续的贬值,原油价格的上涨,粮食危机的爆发,各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的萧条都给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可以说这些经济问题的爆发是以美国的经济萧条为起点的,而后者又正是美国2001年来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信贷市场的恶性膨胀所引发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恶果。有的学者称:美国这次的经济危机正是美元化的终结的开始,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所要面对的最严重的挑战。而世界各国也需要在这场次贷危机的连环效应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寻找另一种更有效的国际货币,规范金融衍生品,约束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全球金融动荡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很快通过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机制作用于世界各国,从而导致持续性的全球金融动  相似文献   

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导致市场约束机制的失灵,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危机的爆发及蔓延,对现代金融体系提出了警示,同时也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消费者保护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内在关联,而金融领域的消费者保护随即成为国际社会金融立法及政策的热点。本文拟借鉴次贷危机以来英国、美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方面的改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汇丰控股和新世纪金融先后发表声明,指出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公司出现大量亏损,拉开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纷纷报告巨亏,而且国际股市也一再暴跌,次贷危机已经传导到各国金融市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仍然没有缓解的势头,在此次危机中,我国的金融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2017年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10周年,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虽未完全消除,但金融领域的伦理规范却已悄然嬗变。在后危机时代,美国及国际上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传递出对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这些改革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融活动中人们的伦理规范。本文借此从金融伦理的视角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揭示在次贷危机以来颁布的部分重大金融政策影响下美国金融伦理的转变,并基于次贷危机的教训阐明伦理道德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市场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品的质疑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作为已经融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国家,对金融创新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认识。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使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因此,应该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思考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大力开展积极的金融创新,抑制消极的金融创新,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处置中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避免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及可能引发的经济问题,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展开救助行动。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运行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系统性风险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传统认知范围,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也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在国内和国际传导蔓延。从国内看,危机先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又从资本市场回传到信贷市场,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从国际看,危机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心理渠道向世界各国扩散。分析本次危机的传导机理,对日后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敏佳 《时代金融》2008,(11):11-13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不仅造成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这场风波为我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并且重新审视中国的房贷市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可能隐藏的风险。本文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一些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齐心  刘岚芳 《投资北京》2008,(11):86-87
一、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但未来油价走势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程度依然不明朗 (一)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居高不下。已经爆发了一年多来的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未结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高度的信用风险出现在各国金融系统。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大力干预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巨额注资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欧洲的应对与监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不断恶化的危机局面,欧元区各国一边采取大规模干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一边提出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主张以谋求全球金融主导权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但总体上并未出现大幅动荡。然而,以今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为导火索,  相似文献   

13.
表面上看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波及到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贷支持证券大幅缩水,但问题的实质则是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4.
赵晖 《财会学习》2012,(7):57-58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金融经济的巨大波动。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要手段的基于债权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出现了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在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为代表的房地产股权市场上,上市权益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所谓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严重冲击。众所周知,此次次贷危机是由美国利率大幅上升、金融创新放大风险以及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期放松贷款条件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晓非  赵蔚 《云南金融》2012,(4X):234-235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近5年来的各国救市措施看,确认了之前部分学者关于危机原因的判断。本文在金融虚拟化的分析框架下,认为次贷危机爆发是由美国共谋结构与机制引发的金融虚拟化严重过度而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正确处理的4种关系,从一个全新视角审视人类过度的金融行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巨大关注,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了的次贷的金融机构,也被卷进了这场危机。在美国房产价格回落同时利率的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大量借款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银行及经融机构因无法收回贷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大面积倒闭,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爆发。同时,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波及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金融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对经济危机的反应跟国际的反应并不是完全相同。在本文首先通过介绍美国次级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次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一些启示。最终达到我们能够加强我国对于次贷危机的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晓非  赵蔚 《时代金融》2012,(12):234-235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近5年来的各国救市措施看,确认了之前部分学者关于危机原因的判断。本文在金融虚拟化的分析框架下,认为次贷危机爆发是由美国共谋结构与机制引发的金融虚拟化严重过度而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正确处理的4种关系,从一个全新视角审视人类过度的金融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刘辉  杜姝一 《新金融》2008,(2):28-30
2007年,因美国房屋市场放缓,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凸显.7月,贝尔斯登旗下两家对冲基金清盘,如同点燃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线,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信用市场迅速恶化,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多家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为了缓解市场危机,各国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信用市场的恐慌气氛得到一定的缓和.但进入四季度,随着金融行业陆续公布的次贷相关业务巨额损失及大额的减值拨备,信用市场再次陷入严重的次级掘押贷款危机.在本次危机中,由于美国金融行业持有的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资产的比重较大,因而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袁燕 《中国外资》2008,(12):80-80
2007年3月,随着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放贷机构——新世界金融宣告破产,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终于爆发,危机不仅向全球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美国、欧盟地区等纷纷调低了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分析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吸取别国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用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而且提醒我们重视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不可克服的制度性缺陷,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出现,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