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仁开 《江南论坛》2014,(10):15-17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考察时强调指出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希望上海"不仅要走在全国的前头,而且要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要求上海发挥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未来5-10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期和实现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和大力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通过考察上海6个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价值链关联,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发-服务联动创新框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联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制度创新,包括发挥接受“上海、苏南经济带”辐射发展相对区位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型城市经济带空间结构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高校促进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地方政府推动苏北发展优势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徐文震 《当代经济》2007,(21):102-103
上海在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化解体制性矛盾,激活创新因子,是上海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徐文震 《当代经济》2007,(11S):102-103
上海在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化解体制性矛盾,激活创新因子,是上海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作因子分析,得到创新投入产出能力与市场转化和国际接轨能力两大主因子,基于主因子的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领先型、创新优势型、创新潜力型、创新追赶型和创新后进型五个类型。进而以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等级类型为基数,运用ArciVewGIS3.3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得到空间分布图,总结出高新区创新能力呈现以上海、西安、广州、北京为创新极的近似菱形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科技创新融合表现在三个层面:科技进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源泉通过开源和合作平台开发技术,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转型;文化与科技的双向互动带动新业态出现。在此背景下,上海应结合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研发整合、推广关键技术应用、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等方式,全方位对上海文化科技产业进行布局,实现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协助上海的各产业领域保持创新、持续因应环境变迁而转型。  相似文献   

8.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工业4.0”计划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打造现代制造新体系应成为上海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点方向。针对上海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行业创新破坏性特征和创新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制造业创新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对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将产业知识基础分为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提出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采取熵值法,对上海与其它23个省、市、自治区的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对比,然后对2003-2015年上海产业知识基础存量进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显著,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由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关。未来对内开放是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形成新一轮世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把功能定位为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设,需要各地政府在制度层面的有效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做好示范区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实践表明,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城市发展规划,都是各守行政区划,这加剧了重复建设、结构趋同,直接障碍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在当前加快城市化并推进都市圈建设的进程中,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个体制性“老大难”问题,很值得关注。该文选择无锡这个历史上称为小上海的典型城市,对无锡怎样顺应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要求,摆脱仅仅立足在行政区划内营造优势的传统思路,在动态把握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城市定位,创新战略思路,从而跳出无锡小天地,营造小上海的新优势,增强新无锡的竞争力的问题进行探索,旨在为突破这个“老大难”寻求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将为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会展行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从成本和收益两方面分析现代服务业聚集的优势作用,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提出了其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阐述了上海会展业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上海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与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与产业知识基础和制度发展相匹配。基于该理论,对上海区域创新体系、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与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类型和制度营造不匹配等问题。最后,提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明确了企业资源的含义和类别,并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企业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企业资源、企业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最后提出,企业只有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保持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共识。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促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淡化、衰退的因素逐步被新的优势竞争因素取代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集群的创新,协调集群内部各环节的发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璐 《时代经贸》2012,(18):167-167
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将为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会展行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从成本和收益两方面分析现代服务业聚集的优势作用,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提出了其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阐述了上海会展业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陶壮  夏梦醒 《时代经贸》2011,(20):120-120
本文利用2001-2009年安徽、上海等十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省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同周边省市相比,科技创新对安徽产业结构高级的影响较大,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安徽省具有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两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经济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其经济突出表现是经济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调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知识创新、技术进步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服务业,服务创新可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上海自贸区赢在创新.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带动投资、金融、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形成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转型经济时期,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工作场所冲突兼具积极与消极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河南、山东、江苏、上海等省份30多家企业的430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回避型冲突管理方式对员工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显著地正向调节合作型冲突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团队学习行为会显著地负向调节回避型冲突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