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交通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刻画2001—2019年城市交通结构与碳排放现实状况,分析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LEAP模型与灰色模型预测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趋势,设定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出行结构优化情景、动力系统替换情景。结果表明,4种情景下,上海城市交通将分别于2031年、2029年、2029年、2028年实现碳达峰,交通动力系统替换最有利于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议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继续调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结构,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水平,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城市交通碳减排深度融合,积极倡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计算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时分离出进口中间产品碳排放和国内实际碳排放,同时研究了2007年制造业各部门的出口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各项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Q地铁为例浅析其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应用,并提出设立行业碳减排规则、制定行业核算细则、建立产业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思路,以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应用落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金砖国家贸易所处地位存在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在中俄贸易中以贸易逆差换取碳减排、中印贸易中以碳排放换取贸易顺差、中巴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和贸易逆差共存。中国可通过鼓励相对低碳行业出口,并同时鼓励相对高碳行业进口和金砖国家内部互补性贸易的国际贸易途径促进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中国应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共享式"碳减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桔竭、技术落后、能效低、碳排放强度高等问题,对我国制造业从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低碳制造发展状况,为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无锡工业碳排放的行业分解和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PCC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了1993 ~2010年无锡市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接着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工业各行业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对工业各行业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7个行业属于高排放高关联行业,其碳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90%,而且与工业经济增长关联度很高.最后,提出减少无锡工业碳排放的对策建议,即加强重点行业的减排工作、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碳税和碳金融的试点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9,(10):41-47
本文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单一碳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复合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三类碳减排政策对碳减排率和总产出影响,发现碳税对碳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有中长期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影响在短期内波动性较强;复合制度影响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同减排目标下,单一碳税制更适合持久性碳减排,而单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则适合局部和快速化目标实现。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高碳排放生产行业应推行单一碳税政策;通过采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模式转变;整体上,政府应积极推进实施复合制度,确保减排的政策效果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4):12-17
本文在将完全碳排放分解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完善了完全碳排放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基于中国2014年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完全碳排放的行业特征。同时,根据直接碳排放系数、完全碳排放系数及完全碳排放量这3个指标,将中国所有行业分为5种类型:类型I为隐蔽型高碳行业;类型II为典型低碳行业;类型III为明显型高碳行业;类型IV及类型V均为非典型低碳行业。结果显示,要提高中国碳减排效率,应调整行业结构,降低隐蔽型高碳行业产值比重,提高典型低碳行业产值比重;通过税收、信贷及补贴等手段,减少隐蔽型高碳行业及明显型高碳行业的间接碳排放量;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节能技术及清洁能源技术等,降低明显型高碳行业及非典型低碳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9.
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碳排放问题的复杂性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在分析现有城市碳排放指标的类型、特征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化和科学性的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概念.并运用该指数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规划应用研究,对上海近年的三次产业和各城区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生产总值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居民消费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包含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整体呈现出“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平、西部低”的阶梯型变化;不同维度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化石能源和热力消费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为此,应多措并举完善碳减排顶层设计、加快碳减排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倡导国民养成低碳消费习惯,以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  相似文献   

12.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研究借鉴碳约束和碳普惠成功案例,探讨设计一个集个人碳排放收集、碳排放权转化、碳交易及成果反馈为一体的个人碳交易平台,以此为样本构建全国统一的碳减排计量标准,助力国家建立完整的个人碳排放规范与标准、碳交易体系与机制,构建绿色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低碳生态城区能源规划的目标设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定目标、确定主要性能指标KPI,是低碳生态城区能源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将所有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生产性能耗和碳排放,提出设定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目标的方法;将所有不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消费性能耗和碳排放,用统计数据和情景分析方法确定建筑和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目标.作者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地理集中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十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上海市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以制造业的布局变化最为突出.采用基尼系数和区位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上海市按行业、地区划分的制造业从业人数数据,计算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基尼系数和各行业在各区(县)的区位商,揭示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地理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为低碳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制造业年能耗远超交通、民用和商用能源,成为第一大高碳行业。分析制造业的碳排放现状,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和改进对策,对制造业应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完成节能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减排任务的不断加剧,并鉴于碳预算可以合理规划高碳排放企业的碳管理活动,进而引导企业的科学碳减排;因此,利用碳预算来促成企业碳减排已成为高碳排放企业达成碳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以电力企业为案例研究,将碳战略作为碳预算编制的起点,探究如何根据企业的碳战略目标来设计电力企业的碳预算体系,进而达成碳预算与碳战略的有机结合,以期为高排放电力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的实质是核证的减排量(CERs),并将碳排放权改称碳减排量,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确认和计量。碳减排量属于国有资产,我国的碳减排量交易,实质上是企业替国家出售碳减排量,国家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一定的政府补助。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和上海市企业家协会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以2008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审定排出了2009上海企业100强、上海制造业50强和上海服务业50强的排行榜。在这个榜单的背后,蕴藏着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上海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仍然在共同发展,也仍然需要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9.
叔平 《上海质量》2012,(9):28-29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声浪的响起,"制造业创意产业"在上海以前所未有的响亮步伐向我们走来。8月29日,上海市制造业创意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暨2012年制造业创意高峰论坛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蒋以任发表了《发展制造业创意产业是上海制造业转型题中之义》的报告。8月30日,上海市企业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决定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20.
8月22日,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联合召开"2013上海百强企业发布会".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副秘书长徐逸波,市经团联会长蒋以任,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上海企联会长胡茂元,市国资委副主任郑元湖,上海百强企业的企业家和新闻记者等30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由上海企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忠德主持. 会上,发布了2013上海企业100强、上海制造业企业50强、上海服务业企业50强排行榜,同时发布了2013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50强排行榜.上海企业100强前三甲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营企业100强前三甲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