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零件是机械产品的内部器官,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影响。机械零件加工误差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机械加工精度误差,对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和性能意义重大。从机械加工精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出发,对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俊 《国际商务研究》2006,46(2):155-158
简要介绍了实现帧同步的几种方法,给出了采用置位同步法的帧同步电路的设计方案,对其状态的转变进行了阐述,并对帧同步电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阐述鹤煤三矿三水平南大巷南、北段贯通方案的技术措施,并对贯通后进行测量精度评定。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双向时间同步是分布式机动无源定位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结合机动平台的特点,对基于伪码相位测量的双向时间同步系统的误差来源和影响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一些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控制误差的有效方法。仿真和实测表明,最终可以在机动平台间实现0.2 ns左右的时间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信号特点,介绍了GPS接收机利用L1频段C/A码进行伪码测距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位同步环设计方法,并与传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影响伪距测量值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误差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军 《中国物价》2007,(3):33-35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我国的经济走势带来了不确定性的因素。本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理论,对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经济增长指标GDP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揭示了石油价格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而反映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朱安远 《中国市场》2013,(10):23-33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估计总体标准差的7种主要统计方法:贝塞尔公式法(最为常用)、彼得斯公式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最大残差法、较差法和最大方差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由来和原理,严谨地推导出了其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标准差系数大小所反映出的测量精密度高低可分析比较出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朱安远 《中国市场》2013,(18):34-42,47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估计总体标准差的7种主要统计方法:贝塞尔公式法(最为常用)、彼得斯公式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最大残差法、较差法和最大方差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由来和原理,严谨地推导出了其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标准差系数大小所反映出的测量精密度高低可分析比较出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朱安远 《中国市场》2013,(26):31-42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估计总体标准差的7种主要统计方法:贝塞尔公式法(最为常用)、彼得斯公式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最大残差法、较差法和最大方差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由来和原理,严谨地推导出了其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标准差系数大小所反映出的测量精密度高低可分析比较出各种估计总体标准差统计方法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82—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模型,对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动和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北京市人均消费支出倾向、老年抚养系数和少儿抚养系数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从短期来看,过去几年的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而老年人口系数则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显著提高社会财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由于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结构性政策缺位,造成了生态和经济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分配不公平.这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关系之间的扭曲,解决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相关利益者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经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责任追究是企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环节、核心问题.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追究的原则,才能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真正落实.但从目前形式来看,很多单位和部门都存在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ossible factors in prediction error for audience share for new prime-time television programmes in the USA and Korea.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ize of a programme's actual audienc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ccuracy of audience share prediction. A total of 193 new prime-time TV programmes from 1994 to 1997 for the USA and from 1998 to 2001 for Korea were examined. Advertising industry forecasters' predicted audience share, and actual share data were accumulated from Broadcasting & Cable and Weekly Nielsen Report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gramme Type’, ‘Returning Lead-Ins’ and ‘Returning Lead-Outs’ worked as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estimating error in audience share in the USA, and ‘Programme Type’ and ‘Programme Length’ played major roles in forecasting error in Korea. The degrees of relationship with forecasting error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findings.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prediction error in both countries were found and a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