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维的田园诗虽不如山水诗数量多,但更能体现其人生志趣。在他的田园世界中,我们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影子,但王维的"五柳"情结颇为复杂,即赏其趣,又异其志,同时,王维对于"隐逸"的人生选择有着特殊的态度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明而半腴的现代人,在紧张而繁芜的工作之余,常主动回避喧豗的市井,而沉浸于魏晋盛唐田园山水诗中的落日余辉、秋草微香,追慕那抱朴含真的田园清逸;玩味那古之隐者的天籁之歌。难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涌动着一条隐伏的红线,无休止地传递着一个永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和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代新产物,谢灵运的山水诗映射着东晋南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然而,一般讨论谢灵运山水诗时,对于其兴起的时代背景虽然都有所注视,但往往语焉不详。为此,我们试图历史考察谢灵运与山水诗兴起的关系,深入解析谢灵运诗眼中东晋南朝政治社会的变迁,进而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山水诗格调高雅,他博采楚辞、乐府、陶渊明、谢灵运之长,并加以推陈出新,使自己成为山水诗的巨擘。他的部分山水诗暗蕴禅意,则是山水诗中不多见的,这与他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维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博陵崔氏虔诚奉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影响很大。王维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春风得意,因伶人舞黄狮子牵累,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又因张久龄案受牵连,而出使塞上;安禄山攻陷两京,王维被迫受伪职,  相似文献   

6.
言堂 《东北之窗》2012,(2):53-53
他们身份不同,他们职业有别,但他们都有一颗回馈社会的爱心,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在大连,他们的队伍已达90万人。志愿服务的发展水平是一座城市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大连,因为这些志愿者的存在而多了几分厚重。  相似文献   

7.
灌园小记     
杨蕊 《民营视界》2009,(3):87-87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最简单的人生有十乐:读书、谈心、晒日、静卧、小饮、种地、音乐、书画、散步、活动。以此养性怡情,方见畅适,始为惬意。读到这,才突然发觉陶潜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丰子恺画中的依松而筑,嵇康的柳下打铁喝酒弹琴,他们钟情于田园自然的闲适,这种精神状态乃文人人生追求之至境。闲则能读书,能游景,能交友,能饮酒,能著书,亦能神思自往,游于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际遇,既包括了“体证生生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生态审美观念,也包括了“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生态价值观念,还包括了“亲亲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念。山水诗中的鹤形象是赋予山水诗灵性和意境的重要物象,它进一步阐释了古人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是助推山水诗成为诗中经典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赋     
盆地柴达木,雄踞青藏高原亦彪炳其原。浩浩乎纳二十八万平方公里之纵横,泱泱乎涵山川浚河湖泊良田草原之瑰土,哺山祖昆仑之圣韵,孕莽莽祁连之魄魂。南倚西藏,北蔽甘肃,东握西海。因物阜资沛而名,因田园旖旎而奇,因山川秀美而神。  相似文献   

10.
牛彩虹  侯秋凤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1-186
田园综合体的农户满意度研究是把握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基本方向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以甘肃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素朴·李家庄为例,从农户满意度视角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Excel和SPSS软件分析对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户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探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建甫 《魅力中国》2013,(17):68-68
所谓舞台美术的“变与不变”。在这里,指的是其所塑造的效果的考察,包括“技术”和“神韵”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指舞台构建所必需的手段.包括机械(如灯光、音效等)、制作工艺(设施、道具的精良)等;后者则是基于前者基础上的表达效果.亦即艺术的风韵。这二者并不是独立,而是相辅相成一一在同一过程中表达为统一效果。技术的手段提供给艺术的神韵以实践的凭借。后者则是精良前者劳动的必然结果。因而在分析二者的过程中,必须要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统筹。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23,(5):26-27
<正>狠抓系统谋划、狠抓项目建设、狠抓文旅融合,全力开辟瓯江山水诗路带建设新篇章近年来,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温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诗路文化带推进会精神,精心谋划、精细保护、精准开发,全市域、全类型、全链条推进诗路建设,凝炼彰显“灵秀瓯江、山水诗源”的文化内涵,持续打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主题品牌。  相似文献   

13.
宪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附义务的规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上位法渊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法律责任而非道德责任,但二者并不矛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划定上应当做到中外有别,执行与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尤其是社保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又对所有权人设定义务,是国家立法者必须采取的正确做法,也是企业依法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石海燕  魏亚东 《魅力中国》2014,(20):215-215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体育和音乐时常被人们所提及,不但如此。人们还很善于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因为二者都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发展的。本文从体育和音乐发展的历史、二者相融的依据、音乐对体育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音乐的联系,力求把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训练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体育。  相似文献   

15.
《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兰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审美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而《兰亭诗》作为这种山水审美意识影响下的产物,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中的地位,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南朝是中国诗史的重要时期。谢灵运是当时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人,他的山水诗,大都出自他当永嘉太守,隐居故乡及出守内史临川时游览所作。他的诗今日可见到的有九十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比例最大,其山水诗有三个特点:一是题目的内容基本上交代了游览的地点以及游览方式;二是诗歌的结构以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展开;三是诗中对时间更替、季节变化有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王雨晴  陈立民 《魅力中国》2011,(11):232-232
春意涌动,田园家居装饰风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从家具到家饰到墙纸,无一不弥漫着清新自然的田园气息。田园的美,美在一种唯美洁净的自然气质。卧室里,用清新自然的布艺打造出田园风格;客厅里,到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和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就算不能真正身处乡村或田园,也能让人得到一种完全放松的体验,使内心充满宁静和舒适。  相似文献   

1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本是陶渊明笔下亦仙亦幻的桃花源,3月2日,记者就在重庆开县亲身感受了这样祥和宁静却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美丽田园—水韵厚坝"、"十里竹溪"、"橘海福城"。  相似文献   

19.
文娜 《浙江经济》2023,(9):58-60
<正>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保护利用松古灌区,推动千年古城复兴,持续赋能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松阳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瓯江山水诗之路上游,是华东地区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近年来,松阳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保护利用松古灌区,推动千年古城复兴,系统性传承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古村落、古灌区、古城镇创新性发展,持续赋能瓯江山水诗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从保护修复古村落“外在”样貌,到传承创新古村落“内在”文化,再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绘就乡村共富图景,松阳正在一步步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广谷大川,足征灵淑,名山伟泽,壮观东南”。松阳,位于八百里瓯江上游,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偏居浙西南一隅,群山阻隔,至今仍保存着百余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数量位于浙江第一、全国第五。从“最后的江南秘境”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松阳,是什么让传统村落重焕新生?让山水田园文化接续相传?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沿瓯江山水诗路,探访秘境松阳,读懂“江南秘境”的生生不息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