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在赚钱和花钱两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表率;他的人生轨迹,是从金钱的奴仆到金钱的主人的轮回:他唯一不变的,是自始至终对于金钱的兴趣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蔡恩泽 《企业文明》2011,(10):73-76
一封电子邮件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8月24日,当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全体员工发出离职邮件时,他写道:我一直在说,如果某一天,我不再胜任苹果CEO,达不到大家的期望了,我会第一个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来了。这一天是苹果历史上最为纠结的一天,也是IT行业最为叹息的一天。这意味着乔布斯充满传奇色彩的双面人生在苹果公司画上了一个句号,意味着乔布斯时代的结束。一面是屡遭失败的倒霉蛋一面是收获颇丰的幸运儿圆圆的眼睛,黑色的高领衫,普通的蓝色牛仔裤和休  相似文献   

3.
比尔·盖茨:创新 创新 再创新 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长,他通过创办和经营美国微软公司,37岁时成为亿万富翁。40岁前就成为美国历来最富有的人,2001年受到全球经济下滑以及“9·11”事件的影响,他的财富仍然高达528亿美元,已经连续八年雄居世界超级富翁的榜首。比尔·盖茨致富的全部奥秘在于:创  相似文献   

4.
《乡镇论坛》2011,(21):26-28
200万代孕美女签约亿万富翁朱琳玲,出生在赣南偏远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几经周折,最终进入了赣州银行红旗支行。身材高挑、娇美艳丽的她不知不觉年华渐逝,27岁了却依然没有意中人。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14,(3):71-71
哲理的故事:已故的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亿万富翁霍英东先生,年轻时也曾经贫穷困顿。一个偶然的事件扭转了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无论你欣赏、羡慕、嫉妒或是蔑视这个数字.在职业经理人群落中,首先达到这个数字的(期权收益4亿人民币)就是唐骏。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了解这个数字的产生过程,有兴趣了解唐骏如何从一名普通学生一步步成为身价过亿的经理人,就请您耐下心来,读一读唐骏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设想有人给你一支钢笔,一支密封的、单色的笔。你看不出来里面有多少墨水,或许刚刚写了几个字,墨水便用完了;或许用它能完成一部或是几部永存于世、影响空前的巨作。动笔之前你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8.
认识两个人,一个极富,一个极穷。富的是有名的房地产老总,开着价值三百万元的车,喜欢摄影,还到清华读了MBA。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详略     
故事大凡可分为没难度和有难度两类,没难度的事情,举手可得,不必多费心机,跟张嘴、睁眼一样自如;有难度的事情则要靠智慧和毅力在挫折中再接再厉地完成。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角色     
有一位老同学,10年前,他辞去公职,背着饲料天南海北地跑推销,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干了5年。在跑推销的过程中,他处处留心,逐渐熟悉了这一行的生产营销环节,最后终另立门户,实现了由打工到老板的角色转换,如今,已拥有上千万的资产。他感叹地说:“人生在世,不管主角、配角,投入地演下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相似文献   

12.
l、告诉自己,告别那个单纯幼稚的自己,将心事写进心底的负一层,并且挂上没有钥匙的锁,画上感情的封锁线,不要再轻易越入其中;2、告诉自己,哪些人是值得自己付出的。哪些人是不值得的。同时要把自己包装好。不要轻易被看透,即使带上虚伪的面具;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最厉害的时候,面对崩盘的股市,纷纷倒闭的公司(包括银行),美国人的生活信心遭到重创.那时候,一个叫J·保罗·格蒂的人正在悄悄购买廉价油井.不仅如此.美国太平洋石油公司一共有1 00万股份,这个人在短时间里竟然掌握了其中52万股.这简单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人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与此相反,他的一个同胞把赌注压在了汽车制造上,造出一种"罗克尼"牌汽车,售价低廉,意欲同福特汽车竞争,结果损失2000多万美元,最终自杀.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家园     
《冶金企业文化》2013,(5):41-41
每个人的一生离不开几个家园,一是父母之家:一是婚姻之家;一是单位之家;一是精神之家。父母之家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和起步,是打下身体基础和精神基础的源泉。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从这里起航,每一个人的人生愿望都从这里渐渐产生。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非,善恶,美丑,黑白,进退等等精神基因都从这里诞生,乃至影响终生。无论是雄鹰还是燕雀一生一世都会牵挂着这个家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相似文献   

15.
汪去 《财会月刊》2014,(7):I0006-I0006
13岁时的一天,他跟随父亲在纽约曼哈顿哈德逊河边散步。当他们走到一座教堂边时,发现里面的殡仪厅正在举行一个追悼仪式,父亲随即停下来了脚步,然后问他几点了,他看了看怀表,报出了时间——“10:30分。”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愿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过死去那个地方。但是,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没有人逃得过。而且,本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的变革促进者。它清理掉旧的,让位给新的。”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宁夏审计》2004,(B11):18-18
记得考大学时有人劝我:“学医吧,救死扶伤,人们会感谢你的人道精神.;当老师也不错呀,不仅职业高尚,而且桃李满天下呢”。如今还有人对我说:“改行经商吧,市场经济没钱可不行”。可我都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相劝。执著地选择了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绘丹 《西部财会》2007,(7):73-73
有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机构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请不同年龄段的人把"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写在纸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想法五花八门:我想让妈妈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我想和爸爸一道去旅行;我想和小克里成为好朋友;我想成为小朋友中最出色的一个,经常得到老师赞美;我想成为像乔丹一样的超级巨星……  相似文献   

19.
1.5×1.5=2.25讲的是一天干一天半的工作,一个人干一个半人的工作,一天等于别人的两天多;2.25×10=22.5则指这样的人生状态,他十年如一日,贯穿了他10年的质检工作生涯。  相似文献   

20.
王蒙 《秘书工作》2013,(10):38-38
有一种理论也极有趣,就是说自己老了,没法学了。一位比我年轻得多的还不足40岁的作家见我也能不无结巴地与说英语的同行用英语瞎白话一气,便叹息道:“老王你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应该学习英语!”我说:“太好了,快快学吧。”他回答:“我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