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城乡空间统筹的背景下,远景发展规划应该集中优势要素,引导小城镇并入中心城,壮大中心城市,发挥集聚效益;扶持竞争力强的城镇,推动重点城镇合并和村庄体系重构,鼓励城镇间人口流动,发挥规模效益;坚持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共享、城镇总体发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此确定了城乡统筹下的城镇体系可持续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采取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现城乡平等就业,为农民进得采、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三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改变过去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策略和城市偏向策略,以农村城镇化发展为核心,采取根据地区差异化分步实施,以县域为单位先科学规划再有序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农村城镇经济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等措施,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镇规划和布局、城镇发展动力和农村外延与内涵城镇化的角度,对公路交通在"城-镇-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公路交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统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城乡经济水平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而城镇却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分析制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对策,为实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现代化、城乡区域一体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无锡要加快打造"四个无锡",确保到2014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新型乡镇,关键环节在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城镇是城乡联结的纽带,是突破城乡二元空间、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通过依托城镇网络,把城市和农村两个生产基地、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分工,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  相似文献   

8.
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事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必须要构架城市联盟协调机构,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城乡生活水平严重失衡,这对中国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统筹城乡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主要有进行制度创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保障;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加大财政的保障性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依托城镇网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有赖于一个综合考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综合机制的建立,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镇网络,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融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我国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也基本上以城镇为主。只有把统筹城乡就业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统筹城乡就业要求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在科学把握城乡就业发展规律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以实现良性互动与整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是"三化"转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的连接点、转化器和重要栽体.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开发,是顺应发展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抢抓难得机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全域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是统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宜居新家因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正鹏 《经济问题》2007,332(4):79-81
农村城市化以农村(主要是农村城镇体系)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农村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提出农村城市化,不否认城市化仍然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载体,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相时落后性决定了西部统筹城乡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基本态势的评价,西部地区不具备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建工补农模式的条件,而应当选择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实现路径有:以农村的城镇化、城镇的城市化、农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部城乡统筹的现状评价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定得出:西部地区1O个省(市、自治区)城乡统筹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内部差距较大.为了确定西部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本文计算了城乡统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水平对西部城乡统筹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城镇体系建设,最后是资源禀赋.为此要着重提升西部经济整体实力、完善城镇体系及软硬件建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向资本转换.  相似文献   

16.
胡囡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11-112
乡村城市化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现代化发展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存在偏差,针对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非农化的空间分散性、城镇规模小、城镇化质量低等问题,应该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工业集中型模式、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农村小城镇特色基础建设等方面发展乡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城镇用地布局规划偏重城镇物质空间规划而较少重视城镇生态规划,在我国城镇数量迅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城镇用地布局规划应当有所突破.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引入八卦洲镇总体用地布局分析中,尝试解决小城镇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在融合城乡两元经济的同时,融合城乡自然一人工环境用地布局的推荐规划设想,以期为即将展开的新一轮的城镇建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而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河北省的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市规模普遍不大,建制镇镇区吸纳能力差,农村流出的人口主要流向县城及以上城市。河北省相当数量的建制镇存在没有规划、基础设施薄弱、体制创新滞后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推进城镇体制创新,完善镇级财政;重视建制镇和城镇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居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加强镇企合作,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需求,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而且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从解决“三农”问题路径探讨入手,分析了德州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被分割为城镇和农村两个体系。在人口不流动的情况下,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应该说能够发挥其社会保护的基本功能,但在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入城镇的情况下,这种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