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3,(7)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范畴,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学体系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道"不是某种物质性实体,也不是纯粹的逻辑思维形式,而是形而上的非物质实体。"道"是万物之宗,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基。"无"和"有"都是用来指称"道"的,是连接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万物"的关键环节,二者的统一即为道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简称。它"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深化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建制",是一项需要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企业外部配套改革和企业内外配套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到2000年只能"初步建立",到2010年也只是"比较完善"的长期工程。因此,搞"单兵突进"是建不成的,想"一步登天"也是不可能的。"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所摸的第六块"石头",是国企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进行总体设计"的标志。"建制"到底怎么才算建成了,怎…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新经济"之新主要呈现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个方面。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无为"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无为"思想,是全面理解道家学说的关键所在。简单地把"无为"理解为不作为或不妄为都不够准确,都不能准确掌握"无为"思想的全部内涵。"无为"思想是老子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礼制而提出的。"无为"是以有为为前提,是通过有为来达到"无为"。  相似文献   

5.
哈丁的"公地"和英国中世纪的"公地"是有区别的。哈丁的"公地"是其假想的一种"人人所有,人人共用"的财产制度,而"公地悲剧"就是这种财产制度逻辑抽象的结果,是一种预设了种种假定后的必然。"公地"不等于公有制,"公地的悲剧"的内在逻辑在公有制内部是不存在的。借"公地悲剧"谈论公有制改革,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私有化情结。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影响中国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主要理论有"民主社会主义"论、"普世价值"论、"三权分立"论、"多党轮流执政"论、"人权高于主权"论、"中国威胁论"等,它们都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理论工具,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不适合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民众健康需求与生产力发展关系成正比,公立医院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发展私立非营利医院既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也是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的需要,私立"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三驾马车竞相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结果,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低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长效机制,协调政府资源配置与市场竞争关系是"新医改"的关键问题,理顺患者就医和医师行医两种行为关系是"新医改"的基本目标,缓解医院及医师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公益性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矛盾,是"新医改"的必然选择,实施全科医师"守门人"制度是"新医改"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事业新型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制度是"新医改"微观机制调整的有效途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是"新医改"宏观机制转型的必由之路,医药分离是"新医改"的核心环节,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分类管理是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打破垄断的有效手段,医院品牌是在长期培植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创造医院价值的无价之宝、竞争资本和决胜王牌,构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机制是消除致贫根源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本体在《易经》看来是一个过程,该过程本身是不确定的。因为世界的本体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人们必须要在变化之中把握世界,这就是"通变"或"变通"的方法论。"阴阳"是易经的基础性概念,但它不处于本体论的层次,阴阳只提示一种"变"的轨迹,它是在"易"与"变"的基础上的认识论。如果将"阴阳"上升为本体论层次,则是世界本体的二元论,它实际上是波尔等人的现代物理哲学,这种现代物理哲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华文化圈中的管理,不仅是对不确定性的大幅度容忍,甚至是主动追求某种程度的不确定。任何一种想要克服某种不确定性,或者希望使用"满意"等原则消弭不确定的想法都是基于西方哲学的,而非中国本土思想。这一思想可以称之为"管理决策的中国辩证法"或"中国式认知和决策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肯定了康德自由是人类本性的观点,并把"自由"与"人类能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出要"自由地实现自由",构想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在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中,"自由"是比"全面"更具本质意义的关键性概念,决不能用"人的全面发展"替代"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健康第一     
计算机语言的基础是"1"和"0"的关系.人的一生也有"1"和"0"的关系--健康是"1",其余是"0",这"其余"包括了事业、仕途、财富、爱情、家庭和朋友等等一切.有了"1",每增加一个"0"都是实在的数字,而没有"1",所有的"0"仍然是"0".这个质朴而简明的比喻每个人都容易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双赢博弈"而非"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又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补肽热"、"肽健康"正在世界范围内勃然兴起,它是一种"时尚"和"潮流"吗?不是;它是一种"盲目"吗?也不是;它是一种"炒作"吗?更不是.它是现代文明的需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13.
滨海!滨海!!     
"滨海新区"是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的梦想寄托,其样板是上海的浦东,其关键是北京从"经济中心"的撤退.  相似文献   

14.
"宜居"是指对人的居住行为和活动需求的满足状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通过分析"宜居"与"宜游"的关系,并针对金华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认为一个城市的"宜居"和"宜游"的关系极为密切:"宜居"是"宜游"的前提;"宜游"是"宜居"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雷剧(或称雷州歌)是雷州民歌发展而来,是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它诞生于雷州的古谚谣,而后经历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阶段,但雷州人民习惯将 "雷剧"作为统称,所以本文研究的"雷剧"并不是狭义上的雷剧,而是广义上的雷剧,是包括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阶段的雷剧.  相似文献   

17.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积极弘扬的传统德性之一,朱熹也十分注重"孝"观念.朱熹认为"孝"是"理"的分殊,"孝"与"仁"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朱熹关于"孝"德性伦理思想的讨论还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孝"的行为上面,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以正致谏"、"微谏不倦"、"父子相隐"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与发挥.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意识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坚持"服务质量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坚持"改革创新"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坚持"诚实友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点.这里,"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本质.本文阐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发挥宣传教育职能、保障每个人的平等的读书权利和获得知识的机会及为公众陶冶情操、崇尚和谐精神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9.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静敏 《经济师》2013,(3):227-228,234
郑州要实现2020年的战略目标,只有选择"三化"协调发展。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了"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收支关系是"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是"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两种观点的不同主张之一,是财政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在安排预算时,是遵循"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本文选取1990年到2007年的数据建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遵循的是"以收定支".同时发现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增长规律,建议从长远考虑,"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应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