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五金制造行业的现状,阐述了外资五金企业在中国发展遇到的一些挑战,相对国内五金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和产品开发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劣势,并进一步分析了外资五金制造企业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在本土化、市场定位、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抓住在中国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依据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制造企业位于整个价值链上利润最薄弱的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品牌运作、行销渠道等手段提升附加价值,向曲线两端渗透来创造更多利润。纵观近年来的市场状况,模糊的品牌定位、粗放的品牌推广、盲目的品牌扩张已成为制约本土企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品牌创新必须考虑风险与成本,考察品牌的强势度与产品的相关性,使品牌获得最大限度的拓展张力。  相似文献   

3.
佚名 《中国品牌》2014,(1):70-73
中国经济“黄金时代”的主要动力,就是释放出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让品牌成为这幕伟大动力的主角。2013年可以看做中国品牌发展的新纪元。这一年,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出访期间,大力推广“中国制造”;彭丽媛携中国本土品牌眼饰、配饰以及赠礼出访外国,极大带动了中国品牌蓬勃发展的热潮;外长率先更换红旗轿车,提升了红旗车的品牌形象;首届中国质量奖出炉;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13年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得到极大释放;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品消费升级,民族品牌乘用车的产值所占比例呈严重下滑趋势,特别是在营业利润方面,其所占比重更是降幅惊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13年产业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目前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民族品牌汽车企业也获得1/3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处于组装环节和零部件制造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1/3的市场份额只获取了1/10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资金缺乏、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重重压力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艰难取舍。一方面是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对本国在华投资谆谆劝诱,"回流"苗头渐显;一方面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优化、成本低廉,对在华外资乃至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吸引力日趋增强,"外迁"之忧不断。去留之际,中国制造企业将作何选择?"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产业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占据了产业链价值增值较高的环节将会取得显著竞争优势。对于服装产业价值链来说,设计、销售、高档面料是价值增值较高的环节。目前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已纳入全球服装产业价值链中,但主要集中于中低档成衣制造,较依赖外资,OEM企业数量庞大,而在设计和品牌销售环节暂不具备优势。这使得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因此,珠三角服装出口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价值链战略,以在产业链上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9.
《广告大观》2008,(8):22-23
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以制造为竞争,只能获取低端的微薄利润,而品牌营销环节的高额利润则被国际发包方轻易取得。中国广告业也逐渐呈现些许制造业的味道:以量取胜,低价竞争。在这种模式下,利润大量向少数大型广告公司和媒体集中,而广告公司主体则并未受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我国服装产业必然走向品牌化经营与品牌重塑的道路.对整个服装产业链来说,虽然其中的供应、设计、生产与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和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当下面临的品牌价值提升的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已经具备生产制造能力的大中型服装企业来说,最应重视的是加强品牌战略的执行力度、提高品牌服装的设计水平、完善服装品牌的营销策略等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有完美的战略必须有把战略真正落实的执行力才能实现品牌的价值,如果要赢得市场必须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使产品转化为利润最直接的便是不断完善品牌的终端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虽然中国已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中国制造环节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所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眼下,能源、原材料、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新政、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已经使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成本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的难题,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业亟待寻找一条新的生存路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如火如荼,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却大量的流失。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后"消灭"中国品牌的方式,并提出在并购过程中要把握外资并购的真实目的,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建立科学的外资质量评价体系,不能轻易让外资控股,加强品牌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保持品牌独立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业产品定义和设计能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自主品牌手机企业快速成长,手机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但品牌附加值不高、影响力有限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手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正在成为行业的新追求。本文从中国手机行业出发,阐述了中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在分析中国手机品牌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陈舜 《江苏商论》2008,(5):92-94
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代工"模式的生成机制的认识,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进一步从宏观方面通过识别价值链战略环节,根据自身已有条件和价值链的治理模式来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突破价值链升级的瓶颈,根据该价值链的增值路径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制定实施反映产业升级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自有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们或许还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但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在海外对中国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却并不是太高。尤其是近来针对"中国制造"的质量指责和贸易摩擦正在不断扩大。在经历了"中国制造"大举涌向海外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反思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外资品牌利用其品牌垄断优势,以极低的采购价格,倒逼中国制造企业屈从于其构建的全球供应链。中国企业在其中只能获得维持生存的费用,而不是发展的利润,就无法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长此就会沦为一个被边缘化的车间孤岛。因此,突破价值链分工的重大陷阱是中国企业下一阶段营销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马宇 《大经贸》2007,(8):40-41
2007年7月4日,对于中国汽车来说,或许是个值得一提的日子.就在这天,中国新锐汽车生产企业奇瑞与美国老牌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车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共同开拓北美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