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专业大户带动,发展合作经营,产业化带动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是贫困地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模式。但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普遍面临人员素质不高、资金需求难满足、政府扶持力度小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增加扶持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地区联动,加快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基于嵌入性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新理论模型,经过对浙江省的部分农村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总结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进行有机的衔接,小农户组织化、技术体系完善化、产业链延伸和升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优化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绩效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在提高组织化程度以进一步优化利益的联结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打造农业产业链、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建议,以期达到通晓农民痛点,赋予小农新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开鲁县林业局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林场,专题调研农业、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的经营发展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林业生产及各林场农业、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问题、困难提出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批以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步扩大,政府也不断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本文对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河北省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做法,探讨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7):88-90
河北省农业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以年富力强的中年群体为主,受教育水平也显著提高;经营发展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小规模为主、重视品牌建设和产品认证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存在着“名不副实”的异化现象,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和政策效率的损失。本文基于河北等五省调研数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政府支持、市场环境、自身发展关键要素变化等可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化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纠正了政府支持的内生性和控制主体类型、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省份等变量后,政府支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化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资本、要素价格比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关键要素变化、劳动资本要素价格比、土地和资本的投入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些结果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等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收入和就业两个视角出发,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是显著的,即便是在控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生性之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仍然进一步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是存在差异的,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要明显好于民族地区。同时,还发现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户籍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家中人口供养比、家庭社会资本、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产业结构、电商平台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和农村治安状况在收入视角和就业视角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时代课题和战略任务,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在这一重大部署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相应加大了对于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项目的投入力度。文章重点分析项目预算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规范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使项目更好地精准帮扶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昕 《经济界》2014,(4):23-2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制于农业要素市场的约束,市场发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市场决定和政府有为的优化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其自身的逻辑追求和价值取向。为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应立足国情,注重差异,激活农村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活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要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业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要转变农业支持方式,加强农业发展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路径之一,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才是主要路径,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点睛之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将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兼业农户纳入发达的农业分工协作网络,有效规避产权不清对土地流转的制约,实现服务链接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有机械化、规模化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促进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的财税政策。但是,由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关注不够深入,很多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以江苏省实际发展情况为例,通过分析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着重介绍如何切实优化现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税扶持政策,弱化市场风险带给农业经营的困境,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交易费用、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治理理论角度试图阐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农业主体若还如传统那样固步自封,则会非常不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所以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将是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电子商务交易,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搭建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人行齐河支行组织对辖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项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抵质押资产匮乏、融资综合成本高、资金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有效跟进,导致信贷供求矛盾突出,亟待关注解决。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选取了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齐河鼎泰庄园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家  相似文献   

17.
18.
刘志男 《活力》2013,(19):105-105
近些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地方农业从业者呈现“高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特征。农业生产经营出现“兼业化、副业化、粗放化”趋势。“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9.
余康宁 《价值工程》2022,(12):43-48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利用372份问卷数据,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行为的因素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最强,感知易用性次之,其标准化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81、0.20;②感知易用性不仅正向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商采纳态度,也正向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感知有...  相似文献   

20.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和增进他们的福祉,就要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