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确保卫星系统电磁兼容性满足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卫星测控通信系统的小型化S频段高谐波抑制功率放大器。通过在功放输出端设置谐波抑制网络改善了电路的谐波抑制性能。采用集总与分布参数元件相结合匹配形式,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设计。电路尺寸38.5 mm×28.2 mm。通过对功放腔体结构进行细化建模仿真,确保了功放电路的稳定性。实测结果表明,当工作频率为2.52 GHz时,功放1 dB压缩点大于31 dBm,谐波抑制度大于61 dBc,功率附加效率高于35%,1 dB带宽大于320 MHz。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功放在谐波抑制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VSAT系统的组成,VSAT通信的优点和系统参数,最后论述了VSAT卫星通信网络在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S/Ka频段测控通信系统的组成、运行模式、天/地基测控体制兼容性 设计,讨论了窄波束天线的角捕获与跟踪、Ka频段信道及 功放、高速调制解调、跳/扩频测控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解决措施。分析计算和实物测试 的结果证明系统设计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卫星的飞行姿态和轨道特点决定了卫星天线有交替覆盖测控站的现象。为了保证下行遥测信号的连续接收,本文提出了S频段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简称USB)双TT&C点频跟踪链路设计的若干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针对“嫦娥”1号(CE-1)卫星天线交替覆盖测控站导致“远望”2号S频段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无法在原有工作模式下完成发射段任务,通过改造现有接收机,构建新的系统工作模式,扩展了系统功能,提高了系统完成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切换频繁,以及因邻区列表动态变化特性使得邻区测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可视时间与接收信号强度的波束小区切换准则。推导了定向天线信号场值广播至地面的时变表达式,基于此预测切换触发时间,并进一步计算终端的邻区列表。根据波束可视时间与接收信号强度计算邻区的切换权重并进一步选择目标波束,针对重复切换的情形设置同一波束切换次数上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终端切换的频次并避免“乒乓切换”的发生,且终端纬度越高,算法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小体积的S频段射频收发系统级封装(SIP)模块,内部集成了基于多种工艺的器件。模块接收通道一次变频,发射通道二次变频,内部集成中频和射频本振信号源。模块采用双腔结构,不同腔体之间通过绝缘子进行垂直互连,大大减小了模块体积,模块体积为40 mm×40 mm×10 mm。模块采用正向设计,其主要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接收通道动态范围-100~-40 dBm,输出信号0~2 dBm,噪声系数小于等于2.8 dB,带外抑制大于等于50 dBc;发射通道输出信号大于等于2 dBm,二次、三次谐波抑制大于等于60 dBc,杂波抑制大于等于55 dBc,相位噪声在1 kHz和10 kHz处分别小于等于-82 dBc/Hz和-91 dBc/Hz。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深空探测的上行信号主要采用S和X频段,这是为了确保信号高可靠性和低衰减要求.为了实现固态功放的后级功率合成,设计出了一种S频段8路微带合成器,ADS软件仿真结果表明,频带内传输系数达到9 dB,反射系数达到35 dB,隔离度达到30 dB.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发展,现有的卫星无线电导航频率划分已无法满足日益增 长的需求。根据ITU规则,S频段2 483.5~2 500 MHz频率范围在部分区域和部分国家为卫星 无线电测定服务(RDSS)业 务的首要分配,且该频率范围与地面移动通信服务2.5 GHz以上的频率范围接近,易于实现 导航 系统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硬件复用,使得该频段受到欧盟“伽利略”系统的重视,并提出了 RDSS 业务全球扩展的议题。在简要介绍S频段RDSS业务全球扩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S频段 RDSS业务全球扩展的可行性,并针对我国S频段RDSS业务的使用情况和卫星导航系统频率资 源占有情况,分析了我国开展S频段RDSS业务全球扩展研究的必要性,基于频率和轨位申报 的需求,提出了需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卫星应急通信的概念,组成及特点,探讨了卫星与地面固定网、地面移动网及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应用的应急通信系统平台的构建方法,并指出了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中直升机旋翼对通信信道造成的周期性衰落问题,采用射频收发器AD9361模拟了信道周期性衰落模型,基于此模型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优化并实现了缝隙检测算法。根据信道衰落模型和缝隙检测算法及数据链路速率和带宽的要求,提出了一套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可靠通信方案,即前向链路采用重发和分集接收及短码LDPC编码技术,返向链路根据前向链路缝隙检测的结果在无遮挡缝隙采用突发通信和长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编码技术,实现可靠通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受直升机机型限制,系统可在40%遮挡率下实现前向链路25.6 kb/s和返向链路4 Mb/s速率下的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低截获通信应用,提出了一种低截获卫星通信技术并分析了其抗侦测性能。通过宽频带、低信息速率实现高增益扩频,系统设计上综合高工作频率、高增益天线等措施,降低卫星通信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结合卫星链路计算,重点分析在同步轨道、低轨道电子侦察卫星侦测时的抗截获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扩频增益和天线增益可有效对抗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天线增益优势,对抗低轨道电子侦察卫星轨道优势,实现卫星低截获通信。  相似文献   

13.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卫星通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信息制高点。印度从本国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以研发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多用途通信卫星为突破口,迅速建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国内通信系统之一。在简要分析印度各军种卫星通信需求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印度的几个重点卫星通信工程项目,重点论述了 “印度国家卫星”(INSAT)系列和“静地星”(GSAT)系列中在役和在研通信卫星的性能和作用,最后总结了印度研发通信卫星系统的经验,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上卫星通信终端在性能调试、系统联试和试验现场环节中关键特性的快速检测需求,设计和开发了一套便携式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可模拟生成码片速率为3.069 Mchip/s的星地前向扩频信号,接收解调数据速率最大为2.0 Mb/s的返向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信号,且具备快速检测终端捕获和跟踪卫星信号时间是否优于7.0 s的能力。采用软件无线电思想,基于Matlab的卫星信号模拟程序替代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完成数据的组帧、加扰和扩频处理,降低了测试系统开发难度和周期,并提高了适应性和灵活性。各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便携式测试系统能够快速测试卫星通信终端的关键特性,为现场及时发现并定位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阵列天线卫星移动通信抗干扰能力差、传播损耗大等特性,设计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和扩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接收机。其中,DBF算法采用基于递归最小均方算法(RLS)的解扩重扩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使用VxWorks实现权值计算,FPGA实现波束形成;扩频方式采用直接序列扩频,在FPGA中实现。仿真分析与样机测试显示,通过两项技术联合使用,在信噪比低至-45 dB条件下仍可以实现可靠通信,同时有效加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信噪比下突发通信系统的同步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信号平均信噪比和瞬时信噪比设置动态检测门限的同步方法,实现了信号检测门限的设置与信号脉冲出现时刻噪声能量的自适应匹配,提高了低信噪比下同步检测概率。计算机仿真表明在同步序列长度为63时,信号的有效检测工作信噪比可以降低到-5 dB。该方法适合于低信噪比下运动平台间的突发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民航市场对客舱宽带卫星通信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双模解决方案。研究了系统设计的诸多方面,包括卫星资源选择、网络结构、技术体制和适航性。详细介绍了机载设备的组成和双模工作原理,分析了几个与设计实现密切相关的技术指标。方案设计和技术指标分析结果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散射通信的特点以及岸海、海上通信的特殊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散 射通信手段构建岸海信息传递系统的构想,论述了岸海远程骨干网、超视距地域网、海岛无 线接入网的基本拓扑结构和通信方式,并结合国内外散射通信的技术发展水平与相关使用经 验说明利用散射通信构建岸海信息传输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设备远程集中监控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船载卫星通信远程集中监控系统。通过采用多串口服务器、双线程队列和设备线程自调度、模型-视图-发布器(MVP)编程模式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IP组播技术和数据库增量同步,分别解决了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遇到的设备通信接口类型多、响应时间差异大、调整变化多和卫星通信传输带宽小等问题。应用表明系统运行可靠,能较好地完成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集中监视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航空卫星通信最近发展较快,其原因是航线增加、航路拥挤.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许多国家的民航公司都想尽早应用卫星通信.本文介绍民用航空卫星通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阐述实现卫星通信必须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