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化变革时代背景下,媒体这一网络化治理载体的意义和作用更为凸显。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避税行为视角考察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在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地治理作用,表现出媒体监督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媒体关注程度越高,企业避税程度越低;区分公司的信息环境,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内部控制质量差、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在内部控制质量和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中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发现肯定了媒体监督抑制公司避税行为的积极作用,并将媒体监督这一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与内部信息环境同时纳入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框架中,对抑制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轰动效应与媒体治理入手,通过运用案例分析,对媒体治理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向大众传输信息时,易产生轰动效应.媒体作为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渠道,出于自利目的而去追逐或制造轰动效应时,媒体治理的作用及效果大大降低.本文对媒体治理这把“双刃剑”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媒体这种外部监督的方式更好的进行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李艳红 《企业导报》2011,(11):70-71
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着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和财富分配,而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是因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因此,信息披露在改善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考察了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研究了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媒体报道的影响力、媒体报道事件的性质、公司高管的声誉和现有的监督机制等是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媒体报道的影响力越大、事件的性质越严重、公司高管声誉越高、现有的监督机制越健全,媒体越容易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分析公司的内部治理入手,强调公司产权明晰与激励机制等措施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目前从外部治理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本文从外部治理的市场角度与政府监管角度,利用案例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在构建外部治理信息披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外部治理信息披露的若干建议,不断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在"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模式下,逐渐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着正面作用.文章选取自然资源信息视角,采用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媒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资源型上市公司的自然资源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即机构投资者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披露;引入机构投资者与媒体关注的交互项后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自然资源信息披露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弱,即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在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9.
阿里巴巴上市不久就因涉嫌证券欺诈被提起集体诉讼,反映了其尚未完全适应美国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在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监督模式下,由于公司制改革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内部监督多重机制失效,外部社会监督乏力,公司监督机制十分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弥补公司监督机制的不足,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功能。上市公司需从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责任机制、外部支撑要素等多路径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公司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阿里巴巴上市不久就因涉嫌证券欺诈被提起集体诉讼,反映了其尚未完全适应美国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在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监督模式下,由于公司制改革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内部监督多重机制失效,外部社会监督乏力,公司监督机制十分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弥补公司监督机制的不足,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功能。上市公司需从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责任机制、外部支撑要素等多路径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公司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正式制度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局限,媒体治理等非正式机制的补充作用愈发重要。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构建盈利预测披露实验市场,考察媒体对盈利预测披露行为的治理效应,及其对市场效率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媒体治理水平能够在市场中迅速形成声誉机制,进而有效提高盈利预测披露准确性,提高市场效率。在竞争性媒体治理环境中,公司行为具有外部性,信息准确性能够产生额外溢价。因此,企业应主动提高信息质量,获取媒体治理红利。监管部门应充分重视媒体治理,完善相匹配的正式机制,发挥协同治理效果。同时,自组织时代的投资者应作为媒体治理的一部分,强化媒体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从质量和内容两方面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增强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了外部监管者、企业管理层以及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约束作用,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效益约束机制,长远来看,对解决公司治理中现有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3):234-236
媒体不仅是对公司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监督企业的有效途径。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媒体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和传播,使相关利益集团对公司反腐治理的影响得以实现和加强,通过对媒体监督对公司反腐败治理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而为公司反腐治理理论加些助力。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年报风险信息是了解公司经营现状与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它具有信息增量价值,但容易受到管理层信息操纵的影响。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独立机制,对管理层具有内部监督作用。基于此,利用2010—2021年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信息操纵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勤勉性和专业性越强,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且在不同性质市场环境中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存在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内部治理环境较弱与外部监督压力较大时,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结论拓展了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并通过构建不同维度的风险信息指标来综合衡量披露水平,证实了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信息操纵的治理效应,为审计委员会更好发挥监督效果以及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竞争性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形成了显著约束,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市场竞争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约束,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市场竞争会进一步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机制作用的积极发挥依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良好建立.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机制框架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司治理机制是基于产权安排基础上的治理手段选择,可分为内部与外部控制系统。文章在公司治理机制框架下,通过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揭示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是反映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与要求,并探讨了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与外部控制系统以及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与内部和外部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指出自愿性与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是公司治理机制框架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司信息的透明度的提高,媒体在公司治理当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分析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验了媒体对公司治理违规行为的报道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闻媒体对利益相关者均产生了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数量和股票价格变化之间显著的关系;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决策,随着公司治理违规报道的增加,政府对公司治理违规事件的介入概率也增加;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能够显著增加公司管理者的补救行动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公司治理仅指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的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所谓外部治理结构是指与内部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司外部制衡体系,它们依据企业信息披露,评价公司绩效和经营者业绩,并通过外部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励、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好处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远  邹蕾 《广西会计》2003,(12):51-52
自愿性披露信息是指法律法规规定披露的信息之外 ,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如 ,管理者对公司长期战略及竞争优势的评价、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公司实际运作数据、前瞻性预测信息、公司治理效果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描述和解释公司的投资潜力 ,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以使资本配置更有效率 ,降低资本成本。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 ,能够缓解“诚信”危机 ,增强投资者信心 ,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1 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结构 ,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可使广大中小股东获得更多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