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以来,"主权债务危机"几乎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字眼。从冰岛到希腊,再到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都先后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而事实上,与欧洲相比,美国、日本的主权债务也相当严重,日本甚至远比欧洲更严重。那么,为何主权债务危机会率先在欧元区爆发?欧、美、日主权债务问题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中国从中又应得到什么启示?这些问题值得探索。一、公债理论的发展主权债务在西方通常称为公债,在我国称为国债,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在国内外筹集的各种借款。在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公债有害论、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国家债务现状2010年底日本国家债务(中央政府债务)高达919万亿日元,国家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为191.80%,超过英法德GDP之和。2011年1月27日,标准普尔把日本维持8年多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消息公布当天,日元兑美元跌幅超过1%。穆迪2月22日宣布将日本Aa2的政府评级前景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很多人担心,日本会不会像1990年代的俄罗斯、阿根廷,2009年的阿联酋迪拜,2010年的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样,出现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冰岛主权债务危机、迪拜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到之后频频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今年8月5日,标准普尔更是给予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自1917年以来的首次降级,从AAA下调至AA+.同样,由于担心日本疲弱的经济增长前景使政府难以控制庞大的公共债务负担,8月24日,穆迪宣布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Aa3.世界两大经济体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将本轮主权债务危机推向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发达经济体消化政府债务、降低负债率是紧迫而又长期的问题。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逐步暴露的债务风险等一系列的债务问题正在困扰发达经济体,过度印钞和过度信贷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债务经济之路上越走越远的日本不仅创出了债务规模的最新历史记录,而且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遥遥领先于所有发达国家。虽然由于日本特殊的债务结构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等因素的约束,日本短期内不会发生如同欧美国家那样的债务危机,但伴随着绝对负债额和财政赤字的飙升,日本国债可能成为一颗非常危险、破坏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6.
施锦芳 《国际金融》2012,(12):61-6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国际社会重点关注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时候,日本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和国债依存度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实际上,在OECD国家中,日本是最早面临政府主权债务危机的。2009年以来,欧元区GIIPS(Greece,Italy,Ireland,Portugal,Spain)成员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连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给  相似文献   

7.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银行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也正在向银行危机演变,所以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银行产业的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研究显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冲击,欧洲、美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旧格局已经瓦解,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共同主导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日、英等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评级频频遭到评级机构“点名”,称其主权债务信用正越来越倾向于丧失最高级别的水准。“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的智库也提出警告:2010年第二季度将出现全球体制性危机进一步恶化的状况,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和随后形成的“债务之墙”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产生致命冲突。所有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世界金融体系对短期资金的严重短缺和各国债务远远超出了储蓄,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主权国家债务违约现象的上升:从2008年的冰岛,到2009年的拉脱维亚、爱尔兰及迪拜,再到2010年的希腊,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下一波可以预测到的债务危机将可能发生在日本、英国和美国,而这3个发达国家一旦出现债务违约,世界金融体系将遭到震撼,而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此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熊鹭 《西安金融》2011,(6):43-45
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连续多年居发达国家之首,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增长之中。通过分析日本的债务困境,对我们有几点启示: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二是通缩环境中要有意识的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三是经济危机过后要警惕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0.
张捷 《银行家》2012,(1):60-62
正2011年,"欧猪五国"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日本、法国等国也都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负债率高企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管理》2011,(6):64-65
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导着欧元走势,欧元/美元在2010年上半年以及年末的两次下跌均受到来自债务危机的打压。新的一年,欧元似乎已经开始走出债务危机的阴霾。1月,欧元,关元强劲上扬,收复了2010年年末的大部分跌幅。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也因中周、日本相继宣布将购买欧洲债券以及美联储承诺继续推进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而被抛诸于脑后。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性质和路径不同于次贷危机,且英国、美国、日本等欧元区以外的发达国家拥有较为灵活的汇率体系与发达的债券市场,高债务问题相对更可控,欧债危机向外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负债率高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对此,德国政府提出了"债务刹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导着欧元走势,欧元/美元在2010年上半年以及年末的两次下跌均受到来自债务危机的打压。新的一年,欧元似乎已经开始走出债务危机的阴霾。1月,欧元/美元强劲上扬,收复了2010年年末的大部分跌幅。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也因中国、日本相继宣布将购买欧洲债券以及美  相似文献   

15.
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违约风险.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大量举借外债,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税收锐减,经济结构脆弱,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本文比较分析了1980年代拉美、2001年阿根廷、2009年迪拜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并提出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越石 《国际融资》2013,(2):34-36
2012年岁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金融时报社共同发布"2012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综观2012年国际金融形势,可谓是形势越来越难,其中,尤其是美欧日债务危机。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影响之广,拖延之久,超过了危机之初大多数人的估计","美国经济步履艰难,跌跌撞撞"。"日本经济已经持续停止不前,债务比例高居全球第一"。如何看待美欧日债务,请看专家点评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举债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合理举债有利于地方财政的高效运转,但若监管错位、过度举债则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自2014年起,我国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随着近年来收益类专项债的扩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种形式的隐性债务风险依然突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视为“灰犀牛”,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式,总结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危机处置的有效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发行主体单一、债务透明度差、评级和监管缺位、预警和处置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2010年2月初开始,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震荡.针对于此,欧元区国家逐步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此次的欧洲债务危机,我们不难发现公共债务在一国经济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欧洲债务危机成因、发展和各方应对的探析,思考了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危机频繁发生,陷入危机的国家都遭受了重大损失.2007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仍摧残着全球经济,继冰岛破产后,一系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动荡.本文从中国外债的现状出发,对当前外债格局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防范主权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权债务是指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发达国家推出了一揽子扩张型财政政策,结果是政府债务不断攀升。2007年以前发达国家不存在债务危机或债务违约问题,债务危机或债务违约一直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现在人们对债务的关心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整顿财政是当前发达国家应对债务上升的普遍性举措,整顿财政的积极意义在于进一步削减主权债务,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