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系统有效的奥运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理论和方法,一方面由于奥运会产业关联广泛而复杂,另一方面奥运会相关统计数据不全面。此外,奥运会在几乎所有国家中未被视为一个专门的产业并纳入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产业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产业关联理论和奥运产业关联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奥运会对其周边产业的关联效应,主要包括奥运会对体育业、旅游业、文化业、金融业的关联效应。并对奥运会的产业关联度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应该只注重奥运会的直接关联效应,还要充分考虑其完全关联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税收收入效应,不仅体现为不同产业直接的税收贡献差异,还包括产业间相互关联而带动的税收收入。对某些产业而言,产业关联带动的税收收入甚至高于产业自身直接的税收贡献。因此,本文从产业关联视角出发,探索产业税收波及效应的传导激励,并结合福建省产业结构测算各产业通过相互带动而产生的地税波及效应,以及因产业关联程度不足而可能存在的波及泄漏效应,从而提出强化波及和减少泄漏的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夏阳 《经济师》2001,(4):47-49
文章分析了产业关联效应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 ,指出尽管当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产业分布与 2 0世纪 80年代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由于其投资没有集中到我国的牵头产业上来 ,而且国产化程度偏低 ,导致其产业关联效应不尽如人意。研究的结论表明 :要发挥跨国投资对我国的产业关联效应 ,必须要在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协调管理和配套措施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赵驹  胡亚涛 《财经科学》2012,12(12):73-79
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和展览业,会展活动的开展能够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表现出强大的产业关联性.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重庆市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各个产业与会展业的关联度,分析重庆市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重庆会展业的发展是以重庆现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会展业的需求,而会展业通过为工业产品提供展示平台、促进信息交流等途径促进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年份的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测算并比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联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趋于上升的态势,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制造驱动经济发展在产业关联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但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要高于制造业,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则较小.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内生发展和溢出机制上都要优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在研发、信息与商务服务上的溢出效应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金融、流通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密切的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还相当低.因此优化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产业关联机制,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完善制造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胡永仕  王健 《技术经济》2011,30(9):70-74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9.
科学研究事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以江苏省数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增绰  苗建军 《财经研究》2011,(10):113-123
科学研究事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性和知识密集性特征,已经从基本硬件建设阶段发展到精密硬件与软件共同发展阶段,由中间产品型产业发展成为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科学研究事业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依赖性都较强,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科学研究事业的依赖性也较强。科学研究事业后向产业链在延长,后向完全联系效应有上升趋势;前向产业链也在延长,前向完全联系效应也有上升趋势。科学研究事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在上升,而拉动型产业地位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石绍炳  吴和成 《技术经济》2014,(4):85-93,130
首先分析了现有文献中在测算FDI产业关联指标时的假定(国内资本的直接消耗系数等于FDI的直接消耗系数)与我国现实的相符程度,然后利用相关统计资料推导出适当放宽该假定后测算FDI产业关联的方法,最后利用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行业的数据,检验了放宽该假定是否显著影响我国FDI产业关联指标的测算结果及FDI垂直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结果显示:放宽该假定对我国FDI产业关联指标的测算结果和FDI垂直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均有显著影响。据此指出:在研究相关FDI产业关联问题时,适当放宽该假定能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王晶  王艺 《经济论坛》2022,(11):56-64
会展业通过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联动能力强,关联水平高,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对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会展业由简单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向生态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展是市场规律,也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我国2018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关联角度来看,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度较高,与服务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从产业波及视角来看,会展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产生联动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会展产业绿色化发展相关建议,以期借助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资料,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以甘肃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和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商贸流通业对第二产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最明显,与农业的后向关联最弱;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其自身和其他服务业的前向支撑作用最大,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最小;甘肃流通产业由中间产品型产业正逐步转变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产业增加值率有所提高;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仅次于第二产业。宏观经济效应则反映出:甘肃商贸流通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方面仍有待加强;流通业开放度低,内向型特征显著。最后提出了发展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既要符合环保标准又要适合于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农村循环型城镇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农村循环型城镇的产业设计或发展应积极尝试新的方法而不应仅仅遵循以往的传统方式,或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任其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消费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驱动型"特征明显,净出口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本文采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的测度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最大且逐步增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行业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煤炭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安徽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安徽省煤炭产业的一系列系数.结果表明,安徽省煤炭产业同能源、金属和制造业部门关联性较大,是目前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贯穿于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始终,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文章从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定义出发,探讨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复杂性,最后从三个层次构建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碳排放行业。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国有大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根本保障。在技术创新体系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实践,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其技术创新内在规律,构建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识别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内外部因素,并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对国有大企业管理机制和完善国有大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有创新,无精尖”“有要素,弱协同“”有主体,缺活力“”有产业,少融合“”促开放,需调整“”推改革,要深化”等瓶颈制约,最后从构筑能发挥创新驱动“定力”的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培育“链主”企业的价值链“控制力”,构建“以我为主”的价值链体系、建立提升体系“协同力”的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完善释放改革“动力”的制度政策环境四个方面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