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文化贸易是城市与国内其它地区以及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文化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文化商品(实物商品)交换,即文化产品交换,也包含无形文化商品(劳务、技术)交换,即文化服务交换。它是国家文化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设定我国核心文化商品贸易体系,选取我国1996-2011年的核心文化商品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对核心文化商品贸易与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核心文化商品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和单向因果关系;核心文化商品出口对与经济增长贡献呈动态波动趋势,但总体影响偏弱;核心文化商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旅游商品开发的价值 1.旅游商品开发的文化价值。旅游商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体现旅游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商品反映一地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影响力。旅游商品的包装反映创意水平的高低,造型体现工艺水平的高低,而材料反映环保意识的强弱。旅游商品有利于传播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深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统、艺术造诣、民族风格和喜好的了解,从而达到思想感情的融通。  相似文献   

4.
RCEP的经济影响不言而喻,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核心则是所涉及的进出口商品能否适用RCEP协定税率。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相关商品是否满足原产地规则。原产地规则是一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国际协定约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的确定生产或制造货物的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规定,可以理解为商品的"经济国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角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出口什么商品,无疑取决于国内能够生产、提供什么商品,所以出口商品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同时,生产什么商品,又要看该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  相似文献   

6.
正与对外货物贸易地理方向一致的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地理方向同样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为例,"十一五"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稳居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前三名。该时期中国与三大伙伴实现的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额约占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六成。然而,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以及国际多元文化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地理方向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为值得关  相似文献   

7.
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是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2007—2019年我国对109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产品出口数据以及出口对象的数字经济发展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各类型文化产品出口都有促进作用,对与中国文化亲近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说这一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出口效率和出口贸易潜力与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同中国的邻近程度正相关;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文化产品出口的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针对不同进口国(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文化产品出口战略提供了理论及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化商品贸易的光环效应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文化商品而逐步认同和偏好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而更加偏好从该国进口的其他消费品。本文以中国市场为例,选取1996—2015年美、日、德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商品和消费品的出口数据,建立SDAIDS模型分析文化商品贸易所产生的光环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市场上文化商品贸易存在着光环效应;在电子类和奢侈品类商品上,文化商品的光环效应较强;在家具类和时尚类商品上,文化商品的光环效应相对较弱;在文化商品光环效应的影响之下,美、日、德等国在中国消费品进口市场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竞争关系。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文化商品贸易,推动文化商品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Hofstede文化五维度理论和"全球治理指数"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与其他32个国家或地区2002~2011年进出口贸易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文化距离、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具有阻碍作用,其中文化距离的影响最大,而地理与制度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2)中国的进口贸易更易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中国的出口贸易则更容易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弱。(3)除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地理距离固定不变外,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制度距离不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且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论用文化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肇博 《消费经济》2005,21(2):34-36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文化是旅游消费和旅游经营追求的核心因素。文章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提出文化可以创造旅游商品,文化可以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是商品世界融器物与精神为一身的特殊商品,在跨文化营销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价值。单纯靠品牌之争难以将中国名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传达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因而也无法使这两种特质形成相互增值的正态关系。从市场学与文化传播学两个角度分析探讨,可有助于弄清中国名茶等传统民族文化商品该如何凸显品牌之下的独特文化优势,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02~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数据为样本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在不同特征的进口国或地区,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高收入水平、非儒家文化圈以及文化国际化程度高的进口国或地区,文化距离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相反,在低收入水平的进口国或地区,文化距离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在儒家文化圈以及文化国际化程度低的进口国或地区,文化距离所产生的影响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旅游购物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湘西地区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土家族、苗族的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茗茶文化、巫傩文化神秘而独特。湘西地区旅游商品改革时应做到文化传承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传统文化性与现代实用性相结合、民族文化与顾客情感需求相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湘西地域文化有效运用到旅游商品设计制作中,开发出具有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湘西名饰、名具、名茶、名食等优质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品牌意识的强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由对商品本身的需求转化为对"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整体需求,在国际贸易中要充分认识到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价值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占据的核心地位。这是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转变与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注重文化营销理念的作用,积极探索有利于体现商品价值的文化营销策略,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奏响时代号角。  相似文献   

16.
车婷婷  黄栋 《商业研究》2005,(8):161-163,18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旅游商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旅游商品意义很大。近年来,旅游商品生产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民族地区应全面认识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创新意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渗透于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汉文化和消费者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我国幅员辽阔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个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 ,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商品的营销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汉地处华中 ,是中国水陆交通的要冲 ,武汉文化是一个异常矛盾的混合体。对武汉地区的文化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解析 ,找出商品占领武汉市场的营销策略 ,对商家在武汉经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臧新  林竹  邵军 《财贸经济》2012,(10):102-110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能低耗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体现一国"软实力"的核心力量;作为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文化贸易日益彰显其特有的战略性和重要性。本文选取1996-2009年中国核心文化商品的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文化亲近、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变量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及贸易对象国的GDP、人均GDP、文化距离、语言同一性、贸易条件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文化距离及是否使用同一种语言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五、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 1、何谓国际贸易? 答:国际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服务之买卖或交换.如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其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服务的买卖或交换即为该国或该地区的对外贸易.作为出口方来说,其所输出的商品和服务称出口贸易,作为进口方来说,其所输入的商品和服务即为进口贸易.所以对外贸易又称为进出口贸易或输出入贸易,亦可统称为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春节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东南亚消费者会在社交商务中参加中国春节活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即一些东南亚消费者春节期间热衷于购买中国商品,而春节过后却抵制中国商品。实证研究发现,东南亚消费者并未完全从态度上偏好中国春节和中国商品,只是出于社交商务的需要才参与中国春节和购买中国商品。东南亚消费者可区分为文化杂食型和节日身份型两个细分市场。其中,文化杂食型消费者包容并喜欢多元文化,会长期偏好中国节日和中国商品;节日身份型消费者仅在中国节日期间会参与中国节日和购买中国商品。这样的结论对指导中国企业实践具有重要价值,首先,为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应树立中国品牌意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偏好中国文化和产品的朋友圈,转变消费者态度;其次,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在国际市场进行文化杂食和节日身份的细分,对文化杂食型消费者以文化为纽带培育其长期稳定的消费习惯,对节日身份型消费者通过营销策划刺激其消费;其三,为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对在东南亚运营的社交商务,应侧重培育消费者亲中国文化与产品的态度,并增加其使用社交商务平台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