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看。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这是继纽约都市圈、多伦多和芝加哥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市圈、伦敦和曼切斯特都市圈之后又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圈。而这也将是长三角区域各城市共同开创未来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的京津冀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十一五"新增长区域的战略机遇,与"长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可以找出影响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使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三地实际的发展要求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加大合作力度,在京津冀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逐步形成开放度大、集群率高、承接力强的产业布局;改变"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发展状况,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经济一体化,带动中小城市乃至县域经济,实现京津冀区域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都市圈的有效支撑,是都市圈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在增长极。要提升都市圈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单靠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是不够,应当以旅游业的竞合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以杭州都市圈为例,通过阐述县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制约都市圈旅游业竞合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区域联合"和"错位发展"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都市圈县域经济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近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快速强劲,长三角地区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资金盆地和经济高地,被列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房地产业作为该区域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与整个都市圈发展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本文从房地产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发展的优势定位以及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快速强劲,长三角地区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资金盆地和经济高地,被列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房地产业作为该区域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与整个都市圈发展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本文从房地产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发展的优势定位以及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与腹地是相互支撑,互为基础的;中心城市既为腹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又依托腹地经济的滋养而发展壮大。"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作的倡导及实践,既是南京发展经济以及拓展腹地的内在需求,也是南京克服城市腹地软肋的重要机遇。如何借助"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作的契机,扩大南京城市腹地范围,实现南京中心城市与腹地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南京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归宿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商业批发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临沂市为例,分析了商业批发中心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论述了商业经济对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作用。在讨论临沂商业批发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发展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性,并通过和城市周边的紧密联系扩展成为城市区域。城市在不断成长中和周边区域形成都市区和都市圈,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鲁南地区五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体现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效益、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同时,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鲁南五城市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的地理与区位、产业基础、投入与经济外向型程度,以及社会与历史文化因素是造成发展差异和经济总体差异扩大的根本原因。在整个区域的层面上,经济的欠发达状态是五城市发展的客观事实,必须培育都市圈、极化中心城市,推进城市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利用区位优势、自觉接受区外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这是走出"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从全球范围看,特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及其辐射形成的区域带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领军作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规模初显,形成明显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发展和整体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经验表明,作为高收入大国多功能中心的首都与其周围地区组成的首都圈通常具有全球一流影响和水平。北京是比较典型的多功能中心型首都,加之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目标,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首都圈,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使命和责任。然而,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以京津冀为例,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  相似文献   

12.
次中心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比较完善的基础措施,在其所辖地区(次区域)内扮演着经济枢纽的作用,同时在整个区域内分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城市。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的经济容纳力,促进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开拓经济腹地和推动区域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都市圈总部经济形成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部经济及其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为纽带的都市圈生产系统,正在成为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成为提升都市圈的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圈之一,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的总部经济,应继续加强与长三角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从长三角都市圈的自身优势出发,明确发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政府部门要加大都市圈内各种区域资源的开发立法力度,为总部经济与都市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长三角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合作,重视政府在总部经济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引导,避免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毅霖 《商》2014,(31):101-101
日本首都圈位居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也是世界五大都市圈之一,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日本首都圈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注重都市圈内各个城市功能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协调密切相关。本文分总结出日本首都圈的自然地理和交通区位要素对都市圈内城市功能分布的重要作用,对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各个城市的协调统一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乌鲁木齐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区域差异问题进行SWOT分析,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不高,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较差且呈下降趋势。促进乌鲁木齐都市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争取自治区和中央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都市圈的建设对于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济南都市圈的产业状况,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布局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本文根据区位商理论及方法,对济南都市圈的产业进行了分析,就计算结果对济南都市圈的优势产业进行了划分,并提出济南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的发展正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它促进了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聚集,降低区域经济活动运行的交易成本,加快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带动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对河南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应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科学有效的道路,在发展中应采取两阶段和八步骤的发展路径,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刘现准 《中国市场》2014,(23):66-69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对河南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应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科学有效的道路,在发展中应采取两阶段和八步骤的发展路径,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都市圈区域合作进行了规划,但该规划与都市圈内部分城市、尤其是河北的一些城市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不强,导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内部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强。为了发挥在都市圈内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应该从建立稳定、完善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细化合作措施、建立都市圈内高新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