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新  刘琼 《中国市场》2006,(6):60-63
他引领中国本土零售业加入SPAR国际连锁大家庭.他让中国零售业终于可以抗衡来势汹汹的洋超市.他让中国人凭借国际强势品牌把中国人的钱装进中国人自己的口袋.他让被“狼来了“困扰多年的中国零售业迅速变成一只勇猛的“狼”。  相似文献   

2.
李光斗 《商界》2011,(9):32-32
品牌DNA的先天优势,再加上中国品牌监管环境太宽松,使得洋品牌变得很傲慢。老油门、豆浆门扑面而来,但肯德基依然门庭若市;骨汤门人声沸腾,味千拉面却钞票照赚。在美国,老太太被咖啡烫伤,麦当劳赔付60多万美元;在中国,消费者吃到"蛆虫鸡翅",麦当劳打发2000元了事。当丰田召回问题汽车,并支付给美国政府5000万美元罚款的时候,中国只有部分车主用西天取经之辛劳,方争取到赔偿:每人300元代金券。  相似文献   

3.
他引领中国本土零售业加入SPAR国际连锁大家庭,他让中国零售业终于可以抗衡来势汹汹的洋超市,他让中国人凭借国际强势品牌把中国人的钱装进中国人自己的口袋,他让被“狼来了”困扰多年的中国零售业迅速变成一只勇猛的“狼”。  相似文献   

4.
铁链 《糖烟酒周刊》2005,(2):B020-B021
王经理1982年进入商海,最初从事烟草批发,1997年转行做糖酒。进入糖酒批发行业以后,王经理一直想寻找一个产品来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考察和酝酿,终于决定选择“雪津”啤酒来作为自己的代理品牌,并决定把它打造成自己众多代理品牌中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11,(30):46-47
<正>该如何给一家已在全球让人艳羡的品牌注入再创业基金?让高速运转的企业列车慢下来?创始人的自我颠覆只是第一步。这是一家能改变世界的公司。过去20多年,这家总部在美国西雅图的咖啡连锁公司把西方最常见的商品变成了一桩大生意,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文化附着其上。在当今的中  相似文献   

6.
B级车市场在中国繁荣起来后,细分市场的概念被引入了进来,一汽丰田锐志以自己独特的运动定位一直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占据着一定份额。今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大厂瞄准了B级轿跑这一概念,一汽丰田也终于在9月中旬推出了锐志的新一代车型。它能否让一汽丰田重新在B级车市场搅起波澜?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西餐厅,有各种各样中国元素穿插其中——中国的景色,中国的装饰,中国的色彩。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慢慢有了雏形金梅央正在幸福地等待着她生命里的第6个男人的降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她嫁给了一个台湾商人,一起创办了“两岸咖啡”,还接连生下了4个可爱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成龙认为咖啡同音乐和电影一样,是不分国界的,咖啡是最好的交流媒介,也正如此,他才感觉到开创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品要想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创立自主品牌,这种观点早以被我们认同并已经追求了多年。然而在日前结束的第九十五届广交会,这个中国商品云集、被誉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展会上我们看到,能够称得上“世界”级的产品品牌仍然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商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的贴牌产品。 随着产品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企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没有自己品牌的困惑。例如,我国不少机电产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各类中国风产品,囊括咖啡、食品及相关衍生品,如星享卡、随行杯等。中国千年文化积淀与西方咖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星巴克的跨文化产品策略不仅让其产品变得中国化,而且也让中国元素更现代化。星巴克以其产品作为跨文化传播的载体,除了做到入乡随俗,顺应中国消费者心理与习惯以外,更利用中国元素大做文章,不断创新其产品,持续地吸引消费者。当然,这是建立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谙中国元素内涵的基础上的。在借鉴中国元素的同时,星巴克仍坚持自己的文化与特点。跨文化传播不是"全盘化"的而是"中西合璧"式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各类中国风产品,囊括咖啡、食品及相关衍生品,如星享卡、随行杯等。中国千年文化积淀与西方咖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星巴克的跨文化产品策略不仅让其产品变得中国化,而且也让中国元素更现代化。星巴克以其产品作为跨文化传播的载体,除了做到入乡随俗,顺应中国消费者心理与习惯以外,更利用中国元素大做文章,不断创新其产品,持续地吸引消费者。当然,这是建立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谙中国元素内涵的基础上的。在借鉴中国元素的同时,星巴克仍坚持自己的文化与特点。跨文化传播不是"全盘化"的而是"中西合璧"式的  相似文献   

12.
刘胜义 《中国广告》2005,(12):154-155
某个品牌为公众所熟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不会例外的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定位。不管是多大的集团,在什么样的国家和地区,品牌本身的DNA都要得到延续。广告公司也不例外,明确公司的定位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使它们的品牌能迅速成长起来,和品牌接触的经验告诉我们客户希望广告公司为自己带来什么广告公司不一定要最好的,重要的是能让客户的品牌树立到最好。要想打造客户的品牌,让它们光可照人,首先要擦亮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9,(1)
瑞幸咖啡2018年初面市,作为国内新兴品牌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其品牌营销策略对国产咖啡品牌的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瑞幸咖啡品牌营销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找出影响因素,再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确定瑞幸咖啡品牌营销策略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应实行SO战略和ST战略。  相似文献   

14.
咖啡的生命     
詹少青 《成功营销》2012,(10):I0017-I0017
不同的流速、温度及压力,造就不同的咖啡.而Breville这一营销活动用形象方式帮人们读懂手中的咖啡。 如何展现每一杯咖啡的艺术与科技含量78月,咖啡机品牌Breville在澳大利亚推出一场名为”The Naked Espresso“的营销活动。为了展示其最新款咖啡机theDual Boiler的高科技含量,营销机构Reborn专门为Breville设计了一套特别的程序,记录每一杯咖啡的流速.温度和压力.让咖啡豆变成美味咖啡的过程变得透明可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年轻人的追捧——他们将咖啡视为一种提神饮料——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让雀巢咖啡找到了拓展市场的切入口——从校园年轻群体开始培养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鞋业、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的作用将越来越强的今天,尤其在鞋服行业,知名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追求。泉州的鞋服行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产业链接、行业配套、产业环境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国际运动鞋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名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身价,沉淀着文化。中国的品牌事业发展到今天,泉州的企业家们已经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进入品牌泉州鞋服产业的每一个名字,都称得上泉州经济圈的重要级人物,值此“石狮海博会”和“晋江鞋博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深入泉州大地,采写了这篇文章供有意研究泉州鞋服产业的人士和读者参考,我们愿泉州更有力,企业再前行。  相似文献   

17.
陈颐 《成功营销》2008,(2):70-70
前瞻观点:人们更喜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到咖啡馆与朋友聚会,哥伦比亚咖啡的竞争优势是市场细分。目前,中国许多咖啡消费者喝速溶咖啡。这是由于他们经常喝茶养成的习惯。因此,我们将在中国推广和普及喝自磨的咖啡,并在中国开设咖啡馆。星巴客咖啡不是我们的竞争者,而是推广哥伦比亚咖啡品牌的一个渠道。 2007年影响力:有着真人原型的标识,代表着哥伦比亚56万名咖啡种植者的形象。经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哥伦比亚咖啡与“胡安瓦尔迪兹”品牌专利,并通过一个老汉和一匹马的商品标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哥伦比亚咖啡真品。  相似文献   

18.
品牌人语     
李光斗 《品牌》2005,(9):3-3
<正>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应该提升自己品牌的竞争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更是维系我们民族未来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咖啡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晋升为世界第一咖啡消费大国。8月9日-11日,中国国际咖啡展(Cafe Show China)在北京举办。该展会是亚洲第一大咖啡展——首尔咖啡展在中国的姐妹展。从咖啡豆出口大国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拥有成熟咖啡品牌的意大利、美国、韩国,再到奶制品生产大国新西兰,都在此次展会上纷纷登场。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加入 WTO 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值此,那些在市场上有一定地位的国有企业须认真考虑并积极对待品牌营造问题。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切身体验到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句话有双重含义。即:世界名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进而有很多国际厂商进驻中国,与中国合资,生产他们的牌号商品在中国销售,这是一种入驻式的经济,只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受到压力被挤在较小的空间里,市场占有份额日益缩小。另一重含义,即中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甚至在经济发达国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