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需求     
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成就了凯恩斯。此前的经济学家们都相信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凯恩斯创造性地重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进而启动国家干预,让“投资需求创造消费需求”,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了低谷。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价格理论是研究供给与需求关键的理论起点。萨伊定律否认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商》2015,(4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先驱,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凯恩斯的经济学导师,"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其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开创了经济学的新纪元,供求均衡理论、货币理论和局部均衡分析等经济学方法,无一不让凯恩斯受益匪浅。但在供给是否会产生需求等方面,马歇尔信奉着李嘉图和萨伊的理论,凯恩斯则信奉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对马歇尔的经济思想是既存在传承,又兼有背离。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涉及各行业和多个层面,本文以消费者需求的视角对供给侧改革相关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有效供给效率低下的供给需求错配。根据萨伊定律和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分析目前市场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建议和改革难点。了解消费者需求,供给契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由内向外转向由外向内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叶淼  张楠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65-66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可以自动产生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论调。阐述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对萨伊定律批判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对多位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成因"的分析进行比较,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可以自动产生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论调。阐述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对萨伊定律批判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对多住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成因”的分析进行比较,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古典经济学认为供给创造了需求,供给处在主导的地位;而现代凯恩斯经济理论认为需求拉动了供给,需求处在主导地位。这两种理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其实只是经济学家站在的角度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态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论。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从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出发来探讨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的结论来说明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贾康  苏京春 《全球化》2016,(2):30-54
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发展中呈现的两轮"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为,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为,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在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相关的学理启示及展望。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对"萨伊定律"的评价。包括从历史视角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价值观的批评,马尔萨斯需求管理思想与其的分歧,凯恩斯对其的条件性否定,以及马克思基于"劳动产品价值量""三位一体"公式和唯物史观引出的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评。第二,对"供给学派"的评价。通过总结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及重审该学派内部的分歧,总结学界对其的批评和该学派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的得失。然后,阐述了"供给侧"学派的展望,是推出从对立走向融合的、根植于中国实践对"理性供给管理"诉求的"新供给经济学",这恰是从发展逻辑上构成"供给侧"学派的理性回归,并论述了其"求真务实"的特征、"否定"的方式以及赋予"复辟"浪潮的新思想,并引伸出支持改革的思路与建设性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论凯恩斯“货币非中性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非中性论和与之紧密相联的货币供给外生论从理论层面彻底摧毁了作为“整个经典学派理论之骨干”的萨伊定理,构成凯恩斯革命的两大理论基石。非充分就业均衡是经济运行常态,因此,深入研究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体系支撑。本文试图系统梳理货币性质理论的历史演进,探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货币非中性思想”,并解析其在凯恩斯革命中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是当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主体。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费雪,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完善起来的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70年代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各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了货币供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摸式的逐步确立,我国的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学者也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进行了积极地研究。本文就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来介绍我国的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近40年,"供给学派"再次以重要的角色重登中国经济舞台,供给学派由来已久,并且在经济史上对经济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大背景和制度的变化,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已经有了新的解读。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通过分析历史上的供给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文章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给创造需求"进行了深刻解读,这对中国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其忠 《商业研究》2011,(12):50-54
目前,传统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技术发展方向,实行生态技术创新,旨在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不足,协调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不论是萨伊定律还是供给学派,其理论对生态技术创新都具有指导和推力作用,促使其从微观到宏观、从企业层面到国家层面演绎。  相似文献   

13.
供给理论与需求理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经济治理方式,而在我国经济问题的定性上两者却一直纷争不断。但从我国产业格局固化、结构失衡和供需传导机制遭到弱化以及货币刺激政策的失效这三大方面来看,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对我国是不适用的。因此,化解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降速现象与产能过剩现实之间的矛盾应通过解决有效供给的不足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得出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论,最后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扩大需求,改善供给。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历了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到供求混合管理的演变,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实施的正负效应等是促使政策演变并相互融合的根本原因。探讨其演变的规律,对我国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俄罗斯(苏联)进行了第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即中断市场经济转而推行一揽子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政府主导的命令式体制的确为其国家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和进步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但因无法实现有效制度的可持续性供给终使其供求断层,不得已在20世纪的后十年启动全面转轨。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大规模制度变迁的诱因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从萨伊定律中获得的启示再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诱因,旨在为转轨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着重从供给与需求的维度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10):8-9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历了高速发展,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5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仅为6.9%,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习近平的讲话显示出中国经济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不是毫无征兆。在这之前,中国经济政策偏向于需求侧管理,即通过刺激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方式似乎在目前已经遇到了瓶颈,最高决策层适时推出供给侧改革,本文将对供给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以及里根经济学的成功经验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易宪容 《光彩》2021,(1):10-11
刚刚召开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其中最有新意的两项是:提出需求侧管理,建立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需求侧管理对于前者,会议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0.
名言新闻     
《财经界》1999,(2)
供给创造需求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著名经济学家刘鹤在分析知识经济的特征时指出.要看到知识经济现象所具有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无论是早期的预言家,还是现实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出现,更没有预料到其飞快变化的供给体系调整速度。少数供给商在推出新产品时,已经同时规定了在何时淘汰这个产品,软弱的需求体系完全受控于少数供给商的公司战略。产生这种让萨伊定律复苏的现象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的绝对垄断,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