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发国家正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但后发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普遍呈现空间困境,表现为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化一极化集聚,城乡混合发展,城市贫困与城市病等方面。文章从过度城市化、不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角度解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而从推进健康型城市化、走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统筹区域发展、调节全球化的参与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后发国家城市化发展空间困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后发国家正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但后发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普遍呈现空间困境,表现为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化一极化集聚,城乡混合发展,城市贫困与城市病等方面.文章从过度城市化、不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角度解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而从推进健康型城市化、走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统筹区域发展、调节全球化的参与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后发国家城市化发展空间困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Moran I指数对我国1997-2010年31个省市的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空间辐射角度看,FDI的高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高高集聚型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二者的低低集聚区域主要为西部省份。对此,文章提出要提高引资标准和引资质量,提高中心城市吸引外资空间辐射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红英  张红 《商场现代化》2008,(17):228-229
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河北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但是也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城市轻区域的现象。要实现全面的城市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全局意识来处理区域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全面提高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区域模型,分析我国产业集聚中心位于东部的现状,以及从该模型中得到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聚经济的一些思考。应通过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改善西部交通运输条件,实现产业集聚的转移,加快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宣烨 《财贸经济》2012,(4):121-128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程度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群不仅仅是多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聚,它强调的是具有重要产业关联的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其基础便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从而加速城市群的形成。而城市群的发展又对产业集群产生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磊  赵娴 《商业研究》2012,(7):64-69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如何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选取14个指标,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及确定权重值,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和最终排名,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不顾一切追逐经济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唯一的途径,城市也可以通过定位于专业型城市,通过提升其他指标上得分以带动整体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相关性。我国一些城市在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造成了较大的路径误区。本文解读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内涵,探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当前城市化的诸多问题,分析了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从平衡视野的角度提出设定目标、合理调控、循序渐进、持续发展、效益与公平并举的发展原则,为城市化提出城乡用地增减平衡、城市区域布局平衡、城市功能定位平衡、城市建筑密度平衡、城市配套建设平衡和城市新老问题平衡等六个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服务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动力,服务业集聚促使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服务业集聚可以为城市化发展提供重要载体,服务业集聚为城市经济发挥扩散效应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对服务业的集聚又产生促进作用,城市的发展刺激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城市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市的发展为服务业提供了合理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服务业外部经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冯邦彦  徐枫 《商业研究》2003,(5):164-166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严重滞后,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西部地区无法实现厂商的空间集聚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升,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必须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强化城市的经济增长极作用,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物流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区位熵法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物流业集聚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根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不高,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随时间变化加强的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并不完全符合;物流业集聚对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开放程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构建物流集聚高地、促进物流省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物流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促进两业协同、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的发展和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的境外人口被吸引到上海工作和居住。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初步揭示了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比例比较低,将上海建成为世界城市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已经形成了空间集聚性,在浦西形成以虹桥镇、虹桥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中心的常住境外人口热点集聚区域,在浦东形成以花木街道、张江镇、陆家嘴街道为中心常住境外人口热点集聚区域。常住境外人口集聚区的形成为上海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增强城市的国际联系和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使用克鲁格曼的核心-外围区域模型,来分析我国在东部中心产业集群的现状。从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东部江苏省工业集中的数据,研究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快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我国应该通过城市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改善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的转变、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并促进均衡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近年来兴起的主流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5-2007年期间我国29个省市区实际利用外资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测量了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1989年以来,我国29个省市区实际利用外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从空间集聚效应来看,空间集聚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扩散,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扩散,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从空间辐射效应来看,具有正向辐射效应的高高集聚型省市区日益集聚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辐射效应的低低集聚型省市区日益集聚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顾乃华 《财贸经济》2011,(5):115-122,44
本文利用城市样本数据和多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高本地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存在区域边界,省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所辖市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鉴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到人力资本,其中城市化水平、城市集中度等通过经济集聚强度而明显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通过刺激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市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优势与外部不经济双重效应使其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依据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省份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相依性,分别建立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高度正相关,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城市集中度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地区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结论对于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是城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剧变和转型时期,对城市物流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基础、演化实质、演化形式和演化阶段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指出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是城市物流功能空间分异的结果,遵循"分散、集聚、再扩散、再集聚"的循环过程,物流节点总体上呈现出由里向外沿交通轴线发展,并与城市产业空间和新城耦合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在对区域科技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创新系统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湖北省各地级市近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系统的要素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的流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因素中,经济密度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与创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显。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促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增强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激励科技创业,提高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