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通牒博弈是实验经济学中最为热门的选题之一,学者利用最后通牒博弈及其变式探讨了社会决策、公平偏好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最后通牒博弈文献的梳理,在介绍该领域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详述了影响最后通牒博弈决策的四个因素,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未来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A股证券市场的重大制度变革,中国证监会通过赋予A股市场流通股东表决权的方式,建立市场化协调机制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改实质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两个主体之间进行一场平衡股东利益的博弈.在试点股清华同方的对价方案表决中,清华同方高管在沟通会上曾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此方案被否决,近期内不会有备用方案出台,中小投资者将与大股东一样受到伤害.可见,在股改中,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存在最后通牒博弈.本文拟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模型,探讨在当前证券市场股改中的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3.
讨价还价是人们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但讨价还价协议点位置该如何确定,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没有给出回答.博弈理论在附加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均衡点的位置.通过对常见的讨价还价实验的讨论可以发现:在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中,参与者普遍表现"公平"的动机;把最后通牒博弈参与者与独裁者博弈中参与者进行比较,发现仅用公平动机不足以解释参与者的行为;在轮流出价博弈实验中参与者表现出认知能力有限和策略选择的有限性等等,实验结果偏离了子博弈精炼均衡.而近来新兴的神经元经济学为我们解决标准经济理论预测失败提供了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4.
《商》2016,(7)
本文以最后通牒博弈为基础,研究两主体间的分配情况,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优化,建立新的更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新模型综合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尽可能贴切地模拟实际的分配情况。具有最后通牒博弈属性的分配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而本文的研究对于更深刻并正确地认识这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价格利益多元、价格矛盾交织、多方诉求博弈强烈的实际,江苏省徐州市物价局积极构建开放式价格协商机制,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定规则、当裁判"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协调多方利益纠纷,开放透明地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以柔性管理求得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使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核心的价格要素得到和谐解决。一是构建开放式价格调整决策机制,多方协商讲民主。普通商品房价格一直是购销双方矛盾交织的焦点开发商强调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试析WTO决策机制及其对多哈回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和投票表决。前者是原则,而后者作为例外存在。就WTO协商过程而言,其决策机制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中基本不采用投票表决方式,二是所谓的同心圆模式在实践中构成了全体一致的障碍。某种程度上WTO这种独特的决策机制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暂停,WTO体制内的决策机制已经遭到了很多学者和官员的质疑。多哈回合的停滞不前暴露出WTO决策机制的失效,其不足以应对多哈回合中成员间多方利益的复杂博弈,并且为强国的政治干预留下空间。总体而言,WTO决策机制对WTO机制的发展有所贡献。然而,为了多哈回合谈判的顺利进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决策机制,建立更为透明和具有代表性的分组讨论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定程度上讲,任何决策都是博弈。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在研究企业决策时,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待决策,可以给决策者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启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胆量游戏的例子,来看一看自身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应如何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8.
B2C电子商务商城信用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洋  席志刚 《商业时代》2007,(27):81-82
本文首先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B2C电子商务商城中存在的访问量大但交易量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现有的模型只能让商城选择"不守信",顾客选择"不购买"。然后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并按照这两种方案把博弈模型由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改进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通过对改进模型的深入分析两种方案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公众参与视角出发,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旧城改造中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的博弈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构建多方协调下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发现,在政府与被拆迁户的利益博弈中,政府占据先动优势,而被拆迁户处于弱势,这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并导致城市旧城改造难以进行。因此,研究构建一种多方协调下具有约束力的公众参与机制,使政府与被拆迁户的非合作博弈成为合作博弈,从而引导两者实现共赢,以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张朦 《现代商业》2013,(8):156-157
通过对供应链上两企业间进行知识共享的一次博弈分析和无限期重复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当设立奖惩机制时,若奖励机制带来的收益减去共享知识而造成的知识损失大于对方的惩罚机制带来的损失,并且奖励机制带来的收益大于知识的学习成本的、构建知识共享平台的花费和共享知识而造成的知识损失时,有助于双方达成知识共享的长期合作。若不设立奖惩机制,并且博弈双方只着眼于现阶段利益,则容易做出不进行知识共享的决策。如果博弈双方着眼于长期利益,当资金的贴现因子大于一定数值时还是能达成知识共享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陈媛媛 《现代商业》2007,(20):237-237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特许经营的整个过程实际就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为实现各自目标而进行的博弈过程。在公路特许经营中亟需建立与特许权授予机构相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保护消费者利益,实现特许经营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李志军 《商》2012,(3):161-161
其实我们愿意用价格指导一切,因为如果凡事均以价格为准绳,生活会很简单。但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书中提到一个用"最后通牒游戏"测试公正的问题。简单讲,就是先给选手甲一部分钱,并且告诉他可以按任意比例与选手乙进行分配,不过如果遭到对方拒绝,两个人都一分钱也得不到,空手走人。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特许经营的整个过程实际就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为实现各自目标而进行的博弈过程.在公路特许经营中亟需建立与特许权授予机构相分离的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保护消费者利益,实现特许经营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5)
本文对关于最后通牒博弈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实验研究中最初用于分配的收益的大小如何影响Proposer给Responder的分配比例以及Responder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博弈理论模式成为许多学者竞相研究的课题,博弈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考察竞争者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行为主体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本文探讨以博弈理论分析模式来分析企业信息化投资策略,将四种博弈竞争模式仿真运用到一些案例上,得出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游戏论,是一门研究主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均衡状态的科学,近年来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通过博弈论这一视角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博弈的结果有两种: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所谓零和博弈,是指对于博弈的参与者来说,一方之所得必为他方之所失,从总量上看,支付水平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为零。通俗来说,就是"你输我赢"、"此消彼长"的博弈;而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各方的得益之和不为零,总等于一个非零常数。它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双赢,支付总量是增加的;另一种则是双输,支付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国际广告》2011,(6):52-60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提出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实现做纯新闻的目的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各方热议。本刊联合中国传媒大学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基于现阶段我国电视媒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立足第三方学术立场,搜集多方观点,针对这一方案进行专题分析,以期向业界提供一个中立的.学术的解读,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婕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63-164
在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状,即:小股东"搭便车"从中获利和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基于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的所有活动,只要是互动行为,均可以看成是博弈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1、什么是博弈论 什么是博奕论?简单说,就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下棋",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科学. 2、博弈的要素 博弈论有三个要素:第一,存在二个以上参与博弈的主体,第二,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第三,博弈参与人之间有利益的关系,且各方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同时也取决于其他人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在真实社会中,到处充满了不同个人或不同利益集团站在自我本体立场上,为充分实现自我主观判断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寻求纳什均衡的博弈。在这样的博弈格局中,不可能存在"具有社会中性的公平"与"具有社会中性的效率"。由此即决定了必须以"存在社会中性公平与存在社会中性效率"为前提的"公平与效率之争"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