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吉林省城市灾害的类型与特点吉林省的地理环境使其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的特点,且以气象灾害为主,地质灾害次之。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部山区低温冷害和霜冻较多,中部丘陵、台地区涝灾、雹灾较多,西部平原旱灾、风灾较多。灾害性地震多发生在东部山地与西部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山地的个别地方泥石流也时有发生。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长白山火山也将成为最大的潜在灾害之一。在这些主要灾害类型中,洪水与地震应属对城市构成最大威胁的灾害类型。吉林省水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过量的或长时间的大气降水,间接原因主要是局地地形和人类活动。由暴雨造成的江河洪水,受地貌因素的制约。随着流域下垫面性质的不同,洪水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2.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3万公顷,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著名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洪水与生态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延松  茆小利 《经济师》2007,(12):277-278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经济基础雄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的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问题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文章通过对长江流域洪水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长江洪水减灾的对策,为有效地营造洪水与生态建设体系作了方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保险作为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的典型手段,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别以英美为代表的私人剩余财产洪水保险和国家强制洪水保险两种制度安排,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严密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的防灾减损,运行较为成功.而中国的洪水保险制度却陷入损失承担能力低与风险转移程度低并存的“双低困境”,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加快洪水保险立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技术支撑效果等措施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洪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坚持的原则.表明洪水资源化是水资源缺乏地区实施防汛抗旱并举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洪水的推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因此,取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推求设计洪水,对于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节省工程投资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本地区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对于同类型的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财富的聚集,洪水对城市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城市洪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不同防洪措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出了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风险,促进城市社会福利提高的有效措施;揭示了洪水保险在城市遭遇洪水时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洪水保险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勤 《时代经贸》2007,5(12Z):83-83
美国地广人稀,江河密布,洪水较为频繁。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因而,洪水灾害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自然灾害。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体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建立国家洪水保险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浩瀚  徐建军  吕博 《经济地理》2019,39(9):129-137
以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首先测算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研发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不同要素价格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比较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①资源错配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客观存在,东部资本要素和研发人员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高于东部。②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类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大的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扭曲。③不同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资本要素扭曲对三大区域TFP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要素仅对东部地区TFP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研发劳动力要素扭曲能提升东部和中部该行业的TFP,而抑制西部地区该行业的TFP。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水的特性进行了历史考察 ,阐述了洪水灾害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明确了洪水灾害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的损失和负的经济增长 ;并从探讨基本理论的目标出发 ,说明了洪水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任务、对象及方法 ;揭示了洪水灾害对经济影响的三个基本规律。这对丰富和完善洪水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减灾防灾和经济决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展洪水保险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在转移洪灾风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洪水保险一直依附于企业财产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没有专门的洪水保险,因此在我国这样的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洪灾损失严重,工程防洪标准又普遍偏低的国家实施专门的洪水保险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洪水保险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在发展中存在"一损俱损"的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抑制流域污染显得尤为迫切。长江中游地区为下游东部地区涵养水源、抑制疾病传播、调蓄洪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东部上海等地经济发展对洁净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文章提出东部与中部共享人才这一全新的生态补偿方式,为中部转变发展方式、降低污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翔  马佳丽 《当代经济》2021,(10):12-15
资本和劳动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中国30个地区1998-2018年的资本劳动比的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深化的区域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各地区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深化特征,东部地区的资本深化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深化具有趋同性.二是资本深化和工资上升对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呈现出的效果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资本深化的就业"挤出"效应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蔡亚林 《经济》2007,(10):117-118
难忘1998年.那年夏天,发生在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西江、闽江的特大洪水持续百日,29个省份2.3亿人口不同程度受灾,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84亿元.洪水肆虐后,人们开始反思.  相似文献   

15.
驻马店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淮北平原,西枕伏牛山,南连桐柏山.东部为)中积平原,全区辖驻马店市和汝南、确山、上蔡、西平、遂平、平舆、新蔡、正阳、泌阳9县,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773万。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开展得比较成功,出现了诸如南海模式、昆山模式、嘉兴模式等一批成功的范例,这些地区引入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对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都起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梳理我国开展洪水保险基本环境和总结国外洪水等巨灾保险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洪水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思路,从供给、需求和保障供需双方利益等角度讨论了相应的政策需求,构建了以基础性政策和支持性政策为主的洪水保险的政策体系框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洪水保险制度建立的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两个并联水库下游有防洪对象时,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计算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挤出(挤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而中部地区则最低。另外,民间投资除了受到政府投资的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波动、城市化率、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城市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合意的民间投资水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