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论述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通过分析其形成的的原因,如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特征、信息不对称、监管相对不足、国际环境的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相对不足等,提出了健全信息平衡机制、加大金融衍生工具人才的培养、加强监管力度等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工具给予了投资者在传统交易和合成工具中选择的权利,其注重投资回报和分解风险的性质,使投资者对所得课税变化十分敏感.尽管很难通过实证分析来证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出于税收激励的考虑,但公司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时,考虑税收利益是必然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因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税制不完善而运用衍生工具规避应纳税额的情形.另外,由于各国对金融衍生工具采取不同的所得课税办法,这将在经济上产生可比利益,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选择和追求税收套利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融衍生产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同时却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文章指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可选择性,进而建立了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公司交易员的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这种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效率损失和金融风险,最后,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产品风险。  相似文献   

4.
信用衍生品监管:理论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中,信用保护购买者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会增加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等多种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巨大风险,随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危机,或者破产而导致金融恐慌。当前信用衍生品的市场统一监管模式应是中间型监管模式,即以政府的行政监管和交易市场的自我监管相结合的形式。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主要问题是信用事件的界定、资本保证金要求及监管归类问题。建立中国信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应从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市场准入监管和资本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澳洲储备银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曾卫京(国家外汇管理局)当一个仅28岁的交易员几乎断送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能不开始重新反思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对其实行更有效监管的必要性。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并不产生任何附加风险,我们大可不必谈虎...  相似文献   

6.
金融租赁公司的利率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租赁公司所面临的诸多利率风险中,成熟期错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久期模型是其通用的衡量方法。金融租赁公司的久期缺口分析是利用久期管理利率风险的主要方法,但久期模型运用中也存在着诸如久期对称成本高、利率风险免疫动态性及凸性等问题。金融租赁公司面对利率上升的风险,应采取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做好基础资料积累与分析、加强利率走势预测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振芳 《经济师》2005,(10):241-241,243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使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风险比一般的金融市场更大。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不仅仅是微观风险,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及国际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宏观经济问题。市场失灵是导致衍生品微观风险向宏观风险传导的根源之一。此外,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会引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剧,易促成经济的泡沫化。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工具具的交易高风险性、价格波动性、结构复杂性和盈利方式特殊型等特征导致其蕴含重大错报风险.同时,不完全的审计信息增加检查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9.
卞修宝 《时代经贸》2009,(5):137-139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金融自由化、金融业务表外化、金融技术现代化等。但更主要的内因是企业内部的协调、配合、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金融衍生产品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及其有效运行是外部监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与监控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萍 《现代财经》2006,26(1):23-25
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活动特点,观察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研究金融衍生工具各种监控方式的内涵、主要操作手法、适用的范围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有助于建立起全球性金融衍生工具监控框架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