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江雪松 《会计师》2012,(22):21-23
<正>视同销售是税法上的说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一般是指企业将自产货物或劳务用于对外投资、向员工发放自产产品、向股东发放实物股利、以实物形式对外捐赠、用于非应税或免税项目、广告、赞助等。这些特殊的业务在税法上被称为视同销售业务,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的处理(本文不考虑营业税视同应税行为),而从会计角度上看,视同销售  相似文献   

2.
何晓华 《财会学习》2015,(14):66-6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的定义可知,两者对待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办法是不同的,视同销售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十分常见,这类销售现象会为企业税务处理及会计工作带来更高的难度,许多企业在处理视同销售业务时会经常出现混淆,导致税款的多缴或者少缴.因此,本文将分析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处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着重讨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并给出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视同销售业务是一类比较复杂的业务,其复杂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定性的判断;二是发生视同销售业务时如何计量;三是如何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纳税调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当纳税人发生以下八项业务时要视同销售,依法缴纳增值税: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等。  相似文献   

4.
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业务在核算上是否确认为收入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困惑。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进行了简要的性质区分,并介绍了相应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业务在核算上是否确认为收入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困惑。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进行了简要的性质区分,并介绍了相应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6.
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提供商品或劳务行为后,会计上对此一般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却规定视同销售实现,要求计算销售(营业)额并计算应交税金.本文只就自产产品视同销售的一般情况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视同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行为后,由于不符合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5项基本判断标准,会计上可能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视同收入的实现,并要求计算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一种涉税业务.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视同销售业务的处理存在一定差异,在企业实务操作中也经常出现,本文主要对此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吕均刚 《会计师》2012,(13):15-17
<正>视同销售是一种不同于一般销售行为的特殊销售行为,是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行为的简称。新税法对视同销售做出了具体规定,但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因此,同是视同销售,会计处理却不同。一、新税法下视同销售的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除从事正常生产销售活动外,也会发生将自产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职工奖励、发放股利、交际应酬、捐赠、抵债、进行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以及不同税法之间规定的不同,导致某些视同销售存在着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会计准则、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以及不同税法之间规定的不同,导致某些视同销售存在着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会计准则、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1.
江丽君 《会计师》2009,(10):27-28
<正>一、概述由于税法和会计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经常会出现视同销售业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增值税法上的视同销售行为主要包括:(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会计师》2010,(3):18-19
<正>所谓视同销售,就是作为业务本身不是销售,但纳税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要视同正常销售一样计算纳税,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而不是会计概念。一、视同销售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将以下行为视同销售: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税种视同销售业务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的重难点。本文从不同税种角度分别分析了各税种视同销售相关规定和税务会计处理,尤其是对各税种中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会计处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既要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法规进行处理,同时也要遵循税法的要求交纳相应流转税及所得税.由于税法和会计的目的不同导致对一些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有差异.对于这样的经济业务在会计工作中有一定困惑.本文仅对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张伟利 《中国外资》2013,(12):146-146,148
关于"视同销售"的概念流行很广的一种说法是将"视同销售"解释为"会计上没做销售,但税法上要求做销售处理","视同"的参照是会计。但是企业将外购、自产、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将货物用于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对外投资,将货物用于偿债、利润分配等"视同销售"行为,会计上并没有不做销售处理。对上述观点的批评,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将"视同销售"的参照定在税法本身。以增值税为例,"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销售必须符合"有偿"与"转让所有权"两个要件。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所说的"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对应"销售货物"来说的,欠缺要件的不完全销售货物,即非有偿,或转让货物的非完全所有权。但是将货物投资于其他主体、分配给投资者或股东是符合"有偿"(获得股权或偿还债务)和"转让所有权"要件的,在增值税中还是做了视同销售处理,所以这种观点也是不周全的。本文以增值税为例,认为视同销售应该以链条完整性为参考依据,增值税的链条包括发票流、货物流和消费者流,本文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关于视同销售的税收规定,结合新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的各种视同销售行为以举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的相同与歧异之处,有利于纳税人更好的理解与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视同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17.
浅析视同销售行为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以及不同税种之间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存在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方法,给初学者以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本文从不同税种对视同销售的界定对比出发,总结出现行税法与会计准则中对视同销售行为规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改进税法和会计处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东辉 《会计师》2012,(16):14-15
<正>视同销售指的是虽然其业务本身不构成销售行为,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仍要视同正常销售,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视同销售行为可以从会计和税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会计上认为大多数视同销售行为不符合常规会计意义上的收入确认标准,而税法上则认为该行为类似于销售业务,需要对其所获收益进行计量并缴纳相关税费。  相似文献   

19.
窦乐军 《财会学习》2018,(19):158-159
社会形势的持续变化,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在企业各种各样的业务活动中,货物用途虽发生变动但却并未经历真正销售过程的业务活动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视同销售业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之我国从会计和税法方面对视同销售做出的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企业和相关机构对视同销售的理解一旦不够到位,在工作中就极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准确理解相关规定至关重要.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视同销售业务的相关知识,然后重点分析了其在会计和税务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会计》 2000年第 7期刊登吴婧同志的《浅议视同销售业务的所得税处理》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 ),读后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关于视同销售业务应纳所得税的帐务处理。《吴文》认为,视同销售的应纳所得税会计处理,应区别情况,分别借记“所得税”、“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欠妥。由于视同销售业务是税法与会计规定不一致,而导致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永久性差异,不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自行转回,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