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失业预警线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失业做为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受各方面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造成中国劳动力失业的最主要的冲击来自于体制转型因素,此外,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本身也可能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技术进步等对目前中国劳动力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多关注于研究各种补偿机制自身的实现途径及其有效程度,而忽视了补偿机制的作用取决于各国经济的制度环境和一些关键变量。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是运用生产函数来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不同生产要素直接比例关系的研究,来推断技术因素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的效应。新增长理论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但它提出的一系列促进技术进步的措施对各国、尤其是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立的模型是一个涉及有着内生技术进步服务部门的经济,其中工人经常性的流出就业队伍导致了结构性失业。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初始时期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最后时期转型中,失业水平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初始时期所有工人都在制造业就业,最后时期一部分固定比例的工人离开现有的服务业厂商,而在新兴的服务业厂商中寻找工作。在这个转型中,失业水平将超过均衡水平,而制造业的工人也重新配置到了新兴服务业和创新部门中。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与就业结构两方面.从就业量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与就业破坏效应共同发生作用,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产业、行业间兴衰交替.另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高低技能就业岗位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历来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是影响就业的三个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思路: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带动效应;经济增长减少了劳动就业;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劳动就业存在动态效应。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的观点体现在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演变抑制了劳动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均衡性等三个方面。对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一是技术进步对就业有积极的作用;二是技术进步对就业以替代作用为主;三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四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微小,二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与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片面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均衡考虑对就业的影响,这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内外关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研究文献就显得很有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即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和结构影响的研究;二是将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纳入经济增长和政策框架中进行研究.因此,通过借鉴这些研究文献的结论和成果,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对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相联系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将会愈来愈尖锐地表现出来。加入WTO后的我国,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的经济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急剧变化,技术进步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将会越来越强。由于外部竞争的加剧,一部分隐蔽性失业会转变为显性失业。客观现实要求必须开拓就业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步伐离不开技术进步及其所形成的巨大物质力量的推动。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对于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论文主要对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过程中实现就业增长的对策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必然要促进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又对扩大就业有负面影响。要处理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还需国家从宏观上调整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从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京津冀1990~2012年产业升级对第三产业就业波动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技术变化两方面衡量产业升级,不仅关注产业结构变化,更关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导致的“就业挤出”效应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形成的“就业促进”效应,有助于政府解决产业升级和就业促进两大难题.研究发现产业升级与就业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能提升就业规模,但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抑制就业增长速度;京津冀分组研究表明,三地产业升级对就业波动的影响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进步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力就业而言,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演绎着一场“创造”与“摧毁”的对比竞赛。任何一次大的技术进步在淘汰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必然在其它相关领域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本文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愚见。以期对技术进步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正确的引导,让“创造”战胜“摧毁”,从而使技术进步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型C-D函数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就业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是形成区域就业差异的长期原因。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区域就业量的短期影响在四大经济区中又是不稳定的。因此,准确把握不同区域特点,以就业优先为指导,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才是实现就业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关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性影响和补偿性影响;二是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就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提出了四种观点: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以替代作用为主;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起着积极的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技术进步的经济功能角度出发,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空间上的挤出效应、替代作用的挤出效应和由于劳动者素质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因而技术进步在目前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既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保障,也是我国今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在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将引发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就业问题.针对这一就业问题,在分析我国目前的就业政策和国外的相关就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行业就业结构的现状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项的修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对各个行业就业影响并不显著,长期中技术进步对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就业有负的影响,对于其它行业均有正的影响,说明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同时,有利于行业间就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就业。因此,我国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同时要选择适应产业及行业结构变化的先进技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山东省各市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技术角度讲,东营、日照、德州三个城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即有技术效率的生产要素均达到最佳组合,并取得了最大产出效果。而其他各市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都并非处于最佳状态,很多技术效率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达到最大产出效果。因此山东省应该进一步改进现行生产方式,合理利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改革进程的纵深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依赖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河北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建立二者良好的联动机制对河北省至关重要。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恒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来测算河北省技术进步指数;构造最优雇佣函数来测算出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具有微弱的挤出效应,运用就业结构模型测算出技术进步使得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升,尤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随着技术进步升幅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