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人为本之本义是尊重人--尊重杰出人才、尊重优秀人才、尊重一般人才、尊重员工及公民,把"人"的能力(包括潜能)和智慧全部发挥出来,让人得到全面发展;只有人全面发展了,社会才能全面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原则.人本管理的优势是以促进人身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根本目的的.并要求人得其位、位得其人,强调人的智慧能力的发挥.这样,才能促使管理效益趋于最大化--达到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方人才需求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之下也在不断进行变化,需要的人才是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业务能力、综合能力等同步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以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肖兴政  刘燕 《时代经贸》2009,(12):120-121
管理与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和互相促进作用。一方面,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提高管理绩效的关键,管理只有把人当成“全面的人”,把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另一方面,管理能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必须实施人本管理系统工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红发  石钧 《经济师》2002,(7):239-240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更是高素质人才竞争的世纪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这个时代所需人才的基本特点。文章指出 :呈指数倍增的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财富来源 ;不断创新更新自我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所在 ;寻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是知识经济时代所弘扬的主旋律 ;只有拥有广博深厚的知识 ,具备创新品质和素质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人才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学所关注的生命系统中,维持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学追求的终极目标。用生态学理论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失衡现象,并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能使我们理性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保持均衡发展的态势,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持续改革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村才得以不断发展。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打开局面,"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化解。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3)
我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对社会心态的发展产生较大冲击。政府和社会必须找准健康社会心态发展的重要维度,并提供维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按照这些维度,积极培育人们健康的社会心态,才能使他们成为健康社会心态的承载者,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人的心态趋于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使每个人都以健康的社会心态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同时它也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要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中才能实现,亦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罗建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49-49,22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是随之提高,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紧跟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的经济地位上立足。那么,作为用人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样的局面,会导致企业的大量人才被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就人国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并且对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坚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社会管理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发展知识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创造充分的社会条件,才能保证知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只有把发展知识经济看作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一、重视教育,培养和造就知识型人才首先,要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每100万人中有2986名是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而在发展中国家只有127名只及发达国家的4.3%。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其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是分不开的。根据日本文部省的有关统计,1990年每千人在校研究生数为:美国为6.9人,法国为2.9人,日本为0.7人,中国目前仅接近0.1人。高级人…  相似文献   

13.
石建民 《经济师》2014,(2):252-253
特许经营下排水行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就是要不断实现精细化管理,组建精湛的技术人员队伍,创造优质化服务,从而全面打造精致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排水行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排水行业消除污染、造福人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振霞 《时代经贸》2006,4(Z1):35-36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建设管理,只有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组织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实现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才能有效地支撑起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只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福建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之后,上下统一认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勇于实践,全省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面貌有很大的改变,部分指标已与经济发展基本适…  相似文献   

16.
胡朝 《发展研究》2012,(7):61-65
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和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郝静 《广东经济》2016,(14):225-22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21世纪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此历史进程中,只有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全面和谐.休闲经济在时代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以绿色、可持续特点为主的休闲经济,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休闲经济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探讨休闲经济的重要价值,并对休闲经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代生产活动中的新观念。这种观念要真正变为现实,必须依靠教育,因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主要是由教育培养的,而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与内容是培养不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劳动者素质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的实用型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才能使教育成为社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只有置身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完整意义.所以,只有对转型期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制度构建的现实状况进行全面考察,才能有效勾勒出未来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索与制度供给方面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霞 《经贸实践》2016,(7):71-71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式,需要在社会公平视角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事业单位之间及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才能维护好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深刻探究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社会公平化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