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加强京津走廊区域中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建设该区域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我国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经济体系转向以生态、环保和粮食并重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标志,它已引起我国原有的粮食安全、农业土地制度、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我国农业生态区的制度构想,以推动新农村的制度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具备了支持和反哺农业的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工业企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挖掘和发挥旅游休闲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推动旅游休闲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推动"商贸流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推动"合作组织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推动"特色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引导打工经济返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引导打工经济返流,按现行土地制度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结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道路,诠释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化模式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揭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动力和分类,以期对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指明方向。通过研究得出: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对基本思路、重点选择、主要路径及做法等的概括,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自外援驱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根据动力来源的性质,新农村建设模式分为外源拉动主导型、内源推动主导型和均衡推动发展型三大类;在体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集成农业工程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将是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重点与核心。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保险,增强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文章分析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指出现代农业的特殊风险对农业的投入影响很大,而农业保险具有补偿农业经济损失,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功能,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风险的分散与补偿机制,有利于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对于现代农业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以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科技提升黑龙江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砚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77-178
现代科技是提升农业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解决黑龙江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黑龙江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黑龙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黑龙江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关付新 《经济问题》2006,(11):52-54
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解读经济全球化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入世推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政策响应效果,导致中部地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农业改造,加速中部地区的农业国际化,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点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是其重要内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由生产、经营、市场、科技、教育、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因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资本与广西现代农业集群成长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产业化、集约化农业,是基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或生产组织体系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大功能决定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生态产业、农业加工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和农业创意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拓展农业的多元功能,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边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须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其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产业体系,提高金融、物流、营销等服务产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完善农业创意产业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自组织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农村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发生重大变化;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被提上了日程.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厘清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对于推动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形成了科学的论断,那就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为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加快发展县域生产服务业将起到关键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就如何加快我国县域生产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行对策研究,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再要意义.我国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出从加强、加快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凌建 《当代经济》2010,(10):89-91
发展长株潭"两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农业建设进程,需要了解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代农业的禀赋和基础条件.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基础、综合经济实力、科技人才基础、体制机制基础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长株潭"两型农业"发展的禀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其增长的各种因素,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把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以便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是党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战略决策。在吉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也做出了"充分发挥吉林省农业优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发挥更重要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部署。为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