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漫漫 《魅力中国》2014,(8):299-299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方广播电台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切八点,但鉴于民生新闻的价值认定的模糊性及其理论建构的宽泛性使得他们难以发挥预想中的增值效应,本文结合地方广播的现实条件,通过对地方广播电台民生新闻节目自我认知与发展路径的梳理,探讨地方台广播节目中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满足新形势下地方电台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贴近性是民生新闻的生命线之一,它主要体现在:内容-老百姓的人和事;风格-用老百姓的话说;心灵-为老百姓负责;主持-自然通俗。  相似文献   

3.
胡馨匀 《魅力中国》2013,(16):251-251
民生新闻,是关心市民生活,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关注的是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它注重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又带有娱乐性。民生新闻在形式上,通过信件、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关心自身利益的新闻资讯从而不断提升观众的媒体素养,担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舆论导向责任。  相似文献   

4.
杨会枝 《魅力中国》2009,(24):56-57
长期以来,地方台都在学央视的路上奔忙,既用心良苦,又谨小慎微,其结果是学什么都不像,仿什么都变昧。尤其是地市台的电视新闻,面临的是两路夹击的窘迫,一路是上级台的新闻,一路是本台及本区域内兄弟台的电视剧和娱乐性节目,长时间地在夹缝中求生存。作为立台之本的新闻栏目如何办出特色,打造品牌,提高节目的可视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魏国宾 《魅力中国》2009,(24):49-50
民生新闻栏目的开辟,创造了收视奇迹,成为目前在中国电视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民生新闻用老百姓的视角来报道老百姓的事情,“为百姓说话”,“说百姓话”,使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便民生新闻在繁荣热门的背后,也走入了某些误区: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人情稿”现象;舆论监督的失当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也有媒介体制的影响,只有健全电视运作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地方民生新闻才会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中帆 《理论观察》2008,(4):189-190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地方电视台都有自办的节目。其中地方新闻节目是必有的内容。但是平心而论,新闻节目的质量还良莠不齐,有的还存在着不少的差错,受到了观众的诟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视节目尤其是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欣赏水平与节目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以黑河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新闻进行时》为例,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导向、节目原则与采访技巧等方面进行逐一讨论。讨论主要围绕着外争内和的主要立场进行展开,其大致内容为:对外要以最大的诚意和高标准的节目来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社会观众的认可,对电视台与节目组内部来讲,要以最真实与客观的角度进行报道,报道的内容要持有公众与适度的态度。在外争内和立场的引领下,相信众多的地方台舆论监督类节目同样能高效顺利的开展,展现出节目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是坚持“三贴近”的前沿。地方电台、电视台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改进会议报道,倡导务实作风;作好热点新闻报道;真心实意地做到“三贴近”。提高日常节目播出质量,是实施“三贴近”的基础;严格节目管理,加强节目监控能力、提高节目播出安全系数、完善节目视听评议制是实现“三贴近”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吴伟东 《黑河学刊》2012,(11):39-40
地方台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掌握和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才能找准自身位置,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受众,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热播不是偶然的,因为民生新闻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切以百姓的喜好、需求为转移,这正是时代变化的要求,其实也正是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民生新闻"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李光志  涂春丽 《魅力中国》2013,(25):317-317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些在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可以说几乎起到了本质性的作用。而回归新闻的公共性则是电视公共新闻的最大本质特点。以归其根底的角度来看,二者间不无本质上的共通性。本文试图站在公共新闻视角。结合民生新闻发展的趋势,来探索电视民生新闻是如何由“小民生”逐渐演变成“大民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民生新闻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基本特性就是民本取向,就是要用“平民视觉”关注民生疾苦,用灵犀来传递和表达人文关怀的思想,在新闻对民众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切入与拓展中,实现新闻功能的延伸,并且最大努力促进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以其关乎民生、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的传播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的一个全新的电视现象。它无论是播报的内容,呈现的形式,主持的风格,还是节目的制作都已自成一家,并已稳稳地占据了各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半壁江山。笔者作为从业人员将新闻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从辩证的角度浅析民生新闻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丰富。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电视民生新闻有责任引导民众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始终是电视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着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其独特品格集中体现在"三民"上:即以民本为取向,以民生为题材,以平民为视角.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着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其独特品格集中体现在"三民"上:即以民本为取向,以民生为题材,以平民为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张金玲 《理论观察》2009,(6):167-168
2008年末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开始席卷全球,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峻考验。在这危机中,我国的经济界人士也在思考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与发展,而作为新闻媒体对于经济新闻的思考也该加深一步。如何更好的报道好经济新闻,让经济新闻充满活力与独特的魅力,可以从以下三种视角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魅力中国》2014,(20):281-281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民情,由于传播方式平民化,深受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广大百姓诉求的绿色通道,而且还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民生新闻的出现既从表面上代表了一类新闻的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操作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19.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民生     
《中国报道》2008,(2):86-86
要负面的报道,看看我们做得不好或者不足,为市委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新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要求新闻单位提供近期报道,而且是要负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