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绝对贫困化问题的争论,在国际理论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迄今已进行了百年之久。每当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稳定之时,这个旧有的话题便会出现在国际论坛之中。早在巴黎公社以后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修正主义的始祖伯恩施坦就曾在德国党内与考茨基、倍倍尔等人就这一问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又经历了一段暂时“稳定”时期,右翼社会党人再次叫嚷什么“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接续唱起了资本主义万世长存的赞美诗。但是,这种关于资本主义能够消除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恣意喧嚣,没有一次不是被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浪潮所淹没。1890年、1900年和1907年的连续危机摧毁了伯恩施坦的理论支柱;1929年——1933年荡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狂潮,又冲垮了一切机会主义者为资本主义精心编织的篱笆。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体经济》2007,(5):25-26
人民日报日前针对理论界热议的民主社会主义作出解析。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九、汪精卫的政权 1.戴笠的克把戏──“缪斌工作” 1944年(昭和19年)7月,小矶内阁作为对重庆的和平试探,开展了所谓“梁斌工作”。 我曾问过张季鸾(政学系领导人,对日问题顾问)道:“是蒋介石已派出梁斌在东京进行和平交涉吗?” 他不以为然地说:“这是戴笠搞的鬼把戏,无所谓吧。” 在香港宋子文之弟宋子良同今井武夫等进行的和平交涉,亦属戴笠的范围,靠不住。我认为他的看法正确。 另外,石原莞尔辞去京都师团长一事,重庆方面亦甚重视。蒋介石曾对张季鸾下达详细调查此间情况,提出报告的命令。 石原反对中日事变,…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世界的走向 :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冷战的结束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过去的十余年中 ,各国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冷战的终结以及冷战后世界政治的走向进行反思、整理和展望。作为世界顶级大国的美国 ,其学界和政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格外积极和活跃。其中 ,就冷战后世界的前途而言 ,悲观的论调和乐观的论调在国际关系学界不乏有之。乐观派如中国学界熟悉的“民主和平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以及新近兴起的“市场国家的和平论”,它们为自由民主的进步高奏凯歌 ,对自由民主和市场国家在促进和平世界来临方面的意义深信不疑。而在悲…  相似文献   

5.
伯恩施坦通过批判改造马克思主义构建了修正主义理论体系。在哲学上,他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论,这种改造过的唯物主义已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了天壤之别。本文将从具体理论入手,分析伯恩施坦的这种"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李静娟 《中国经贸》2011,(20):136-13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从多方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在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一国两制”论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5):35-36
以“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于近日在海南博鳌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创亚洲和平合作和谐新局面》的主旨演讲。吴邦国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企业主体论刍议●欧阳锦(兰州730070,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与市场应是“谁主沉浮”?这个问题关系到为什么要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强化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位论的最好阐述,也是与马克思所说的克服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目标一致的,“三个代表”中所指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社会主义财政作为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财政必须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化生活水平服务。必须同时发挥财政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作用,“税收中性论”、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的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东盟和平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东盟和平发展过程中,尽管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亚洲乃至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和平与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学习并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初步取得以下体会。(一)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以及党的“十四大”决议和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等观点,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及其矛盾问题的较长时期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一些新的看法:1.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创举有三大突破。第一,它突破了市场机制外域引进论。向人们揭示,中国的社…  相似文献   

12.
翁康  徐斌红 《杭州研究》2008,(2):104-10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06年中央1号文件,再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进一步阐述,无不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远意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价格职能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价格部门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当前的实际工作,细读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价格工作谈几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3.
论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尹玉兵恩格斯指出,人的发展即“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0世纪即将翻过最后一页,人类即将进入和平与发展的21世纪,我们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也愈来愈趋向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市场,面对时代的呼...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时,不能不涉及对计划经济的看法。在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讨论:一是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对“计划经济”一词词义的不同理解,主要就是来自对这两个问题看法上的差别。由于计划经济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全书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维护国权国格,是新时用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而且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在设计中国发展蓝图时,他始终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般都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来定义私有化概念的,并且,这种私有化定义是以“私有制高效率论”和“市场自由竞争效率论”为假定前提的,而这些假定在实际经济中却是不成立的。因此,这样的定义虽然看起来是“科学化”了,但事实上这样的定义回避了私有化的本质问题且违反了事实,甚至它仅仅只是为了支持私有化运动,因而这种伪科学的定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在国际贸易、资源、资金等方面中所遭受到的阻力和摩擦,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汇率仅仅是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是长时期的,现在其实只是刚刚开始。而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减少摩擦和阻力,就必须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的提法并不陌生。建国初期,人们就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做过诠释;上世纪70年代,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但其标志无非是“点灯不用油、耕地不使牛”。这次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是党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全面性的战略部署。反观前段工作,结合下乡调查,感到有几种情形值得重视:一是“予铁思金、多多益善”的索要论,部分农民发力不足、垂拱仰成;二是“无钱办事、无法干事”的困惑论,多数村庄没有可以支配的公共资源和足以左右全村的管理手段,村官感到举手无措、治村乏术;三是“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由论,村民建房,政府鞭不及腹,村官管着犯怵,百姓我行我素。这让我觉着不大对劲儿。我国经济不是很发达,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讲话的基本精神,推进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从理沧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思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无法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建国以后,实际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解决“三农”问题,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和建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一般规律出发有过不少论述,对未来社会农业、  相似文献   

20.
对斯密“赋税”原则的再认识——并议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意义孟祥仲李笑梅《国富论》的第五篇,大约占全书1/4以上的篇幅,主要讨论财政问题。其中第二章论述的是国家收入问题,也就是论述“税收”。在“论赋税”这一节的开头,斯密列举了“赋税”的四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