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玫  刘小峰 《黑河学刊》2013,(11):69-70
苏联民族政策失误是导致苏联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垮台和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苏联民族政策失误的原因,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并以此为鉴,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盛世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都晨 《黑河学刊》2012,(5):51-52
民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条件之一,国家则是由同一或诸多具有共同认同感的民族组成。在辨析民族和国家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从民族问题产生原因的角度,以苏联为例,阐释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采取简单的阶级斗争方式致使民族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进而加深了民族危机,以此反观中国民族问题,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出路是实现全体民族现代化,以弱化民族自治,避免人为激化民族矛盾,积极推进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在新疆西部的中亚崛起了五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从其民族构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新疆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在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或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民族问题、人口问题、东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问题、不正之风等问题。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激化都可能对稳定构成威胁,并有转化为离心倾向的危险,因此笔者想从比较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第一,东西部差距问题在原苏联,存在着西部和东部的发展差距问题。西部发达,东部落后。在苏联存在的几十年间,联盟中央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陈阳 《魅力中国》2014,(23):18-18
苏联的解体,是当时苏联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线路,政治线路和组织线路的原因。总的来说,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史为镜,苏联的解体,不止对当时的中国,对世界,乃至对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都敲了一个警钟。它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  相似文献   

5.
曾建国 《魅力中国》2014,(16):252-253
我国民族政策在过去几十年间为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民族政策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特别是近几年来民族冲突不断出现。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现行民族政策该何去何从?由马鞍钢、马戎等提出的通过“第二代民族政策”来加快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平等的观点引起学术界激烈的讨论,通过对“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分析,去探讨现行民族政策完善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学科范畴角度对苏联解体问题进行分析是2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思考和借鉴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将有利于深化对苏联解体这一问题的认识。"帝国"与"革命"范畴的使用,便于学界从历史比较的视角,从以往的帝国和革命现象中探寻大国兴衰的机理。虽然"民族主义"和"联邦制"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素有争论,但范畴运用的细化显然有助于推进这一方面的认知深化。从社会学角度对于解体之前苏联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有利于避免对苏联解体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化论断,而苏联经济史的国外研究则拓展了对苏联经济模式本质与特征认识的关键性范畴。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和修正了苏联的民族政策,提出了民族文化自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效补充,民族文化自治权是民族文化自治政策的承载主体.本文旨在通过中俄两国民族自治权异同的比较,为我国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民族理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斯大林被确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家,他制定的民族政策,被奉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典范。可是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的认真研究和对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刻思考,不难发现,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存在着原则错误和严重的问题,他把民族理论概念作了极端化和片面性的解释,否认民族是以种族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否认民族精神的存在,认为民族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这就导致了他在建立苏联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时滑到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立场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总统。他在任时发动和领导了苏联的改革,而这一失败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才使苏联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并最终加速了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十多年了,今天我们重新检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客观认识历史,准确把握俄罗斯今天的外交理念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几方面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国内存在一个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以民族而言,满族是统治者,但是落后文化的代表;汉族是被统治者,则是相对先进文化的代表。满族贵族自率军入关以来,对汉族一直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占国家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由此积怨颇深,由满族贵族所制造、扩大和激化的满汉矛盾十分尖锐,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影响了现代化的成效,使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2.
王雪景 《魅力中国》2010,(35):309-309
苏联剧变离我们已经近20个年头了,但是它将长期被关注。对于我们来说,大多数人会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由其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崩溃,以及普通民众要求废除社会主义并代之以资本主义革命。而本文拟从特权阶层的角度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能够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张捷 《环球财经》2011,(3):40-45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20年前,随着加盟共和国的一个一个独立,以最后戈尔巴乔夫的辞职为标志,苏联解体并且把国家权力交给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而不联的独联体组织,现在这个“独联体”早已名存实亡了。  相似文献   

14.
于黎 《魅力中国》2014,(1):243-24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主权,成为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国家。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这种影响也表现在教育上。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学科内容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变革,力图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对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书林     
<正> 《独联体各国概览》苏联解体和独联体成立是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事件。苏联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具有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向了解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本书客观叙述了苏联解体的背景、独联体建立的过程及初期活动、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走向,详细全面地介绍了独联体11个成员国的方方面面。全书由3篇组成:第1篇对苏联解体、独联体建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2篇详细介绍了独联体各成员国的基本情况;第3篇对独联体面临的问题及今后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存在着重要影响,也由此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解体原因的探究。就目前学术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解体的原因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从研究苏联解体主要流派及研究方法、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更从根本上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18年,俄罗斯以宪法形式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它历经了苏联成立,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转型期的漫长岁月.这些年来,俄罗斯仍然一直围绕着"搞什么样的联邦制才能防止解体,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这样一个任务来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俄罗斯联邦制的道路.对于一个拥有130个大小民族的国家而言,坚持以民族特征来划分联邦主体的联邦制是否符合俄罗斯的国情,在民族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今形势下,该如何完善联邦制,俄罗斯仍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克格勃归来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在莫斯科的寒风中,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缓缓降落——苏联解体了。而随着苏联解体的还有一个声名赫赫的机构——克格勃(KGB)。从此,俄罗斯少了一柄利剑,CIA与FBI少了一个敌人,世界少了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5,(175):1-11
俄罗斯、匈牙利税收体制改革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税制改革。主要目的是简化并改善税收结构,降低整体税收负担水平。匈牙利税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公司税、个人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借鉴两国税制的有益做法,对完善我国的税制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宗教及宗教组织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日益增长。其中,东正教组织庞大、信众较多,曾对俄罗斯历史及民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在本国的政教体系与思想领域中占有优势地位。俄联邦宪法规定,国家政教分离,但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及宗教组织通过宣扬传统文化、面向信徒传教等途径,对统治者的价值取向、国家政策及法律的制定、对外活动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政府眼中,俄罗斯东正教也是实现俄罗斯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