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在对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所写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进行厘析的基础上,分析从“春江”,“潮水”、“青浦”、“潇湘”等地名与景物实证稽考,从而得出“此名诗所描述的景地并非湖南,而是浙江钱塘江全景胜地”之结论。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对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所写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进行厘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春江"、"潮水"、"青浦"、"潇湘"等地名与景物实证稽考,从而得出"此名诗所描述的景地并非湖南,而是浙江钱塘江全景胜地"之结论.  相似文献   

3.
萧红小说语言的独特性,在她对景物的叙写中体现最为鲜明。本主要从景物叙写的悲剧意蕴呈现、日常景物的诗化、“浸透了人物”的气氛构筑三个方面加以解读。在对这些景物叙写进行解读时会发现这种独特的抒情诗式体语言已不仅被用来标识事件场景或烘托人物心境,并且成为隐喻和象征的主要栽体,作为背景的景物和小说要讲述的故事一起共同表达小说的主题和作的意图。萧红笔下景物的叙写因此成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具有无关紧要的标识性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4.
风景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其产生于自然,但不能说所有的自然事物都是风景,因为风景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是分不开的。风景是能体现出美学特点,抑或是符合人类正常审美需求的自然界与非自然的一切元素以及由该元素构成的空间环境。风景名胜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并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自然景物或者人文景物。  相似文献   

5.
客观事物本来是无所谓感情的,但在艺术家的笔下,由于融入主观情感,客观事物被赋予以生命,客观景物特别是自然景物就具有形象化、拟人化和情趣化,从而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情感的移入是艺术构思中的主体因素之一,它使作者的感情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聂耳诞辰百年”晚会所呈现出来的最后画面基本上达到了我们设计的要求,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舞台限制的同样空间结构中,去创造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去挖掘演员内心独特的心理感受,通过灯光进行外在化的表现,使其变得更加形象,更加具有艺术性,视感更加强烈。灯光设计的最高境界在于“不去创造景物的幻觉,而应创造景物气氛中人的幻觉”。  相似文献   

7.
善于深刻刻划社会的鲁迅,同样善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他笔下再现的多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他的现实主义笔触表达了自然美对人性的陶冶和对灵魂的净化。他既强调自然美客观的一面,同时更强调其社会性的一面。他的描写总是带有内心深处的沉重和滞着,使之包涵着广泛的社会意蕴。他笔下自然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味十分浓厚,体现了无限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8.
即兴采访就是记者对眼前的人物、事件、景物等诸多事物有所感触,临时进行的采访。即兴采访作为一种采访形式,常常被记者所用。这主要是因为即兴采访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本文以瘦、硬、冷概括了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了鲁迅在人物塑造、景物描写、语言运用、气氛营造等方面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小诗》以短小、自然为特点,读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小诗意境幽远,透射出宇宙人生的真谛。宗先生在诗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情感的雄浑壮丽的语句,而是寓浓丽于清淡之中,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具体化了,因此,诗人之心灵得以艺术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论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的无缝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本文在剖析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建立两者无缝对接的化合反应公式,依托乡村场域,利用全景乡村发展模式,实现美丽乡村的全域美。最后围绕旅游化、全域化、美丽化等角度论证全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欣赏诗歌的意境羡要正确区分和理解诗的意象与意境,选择恰当的方法,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上去把握诗的意境美。欣赏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有限的景物描写中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秦观将其人生不幸的遭遇,复杂的内心情感,鲜明的才情嗜好寄寓在景物的选择、意象的创造之中,这造就了他独特的词境,使其词境具有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学研究全景如何?其热点的结构和发展趋势又如何?为此,本文以国内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为研究对象,以其2002-2013年间全部学术文献为样本,利用JEL编码进行分类统计,以揭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全景、结构及动态.主要结论包括:我国近年来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金融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等九个大类,每类出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最后列示其重点亚类与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中有三处不同的景物描写,这三处景物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史铁生精神跋涉的三个历程,每个历程的成长是以寻求平衡点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绿》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文章的审美教育功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结合文章讲解,联系前人的艺术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多视角观照自然美的方法”;二、通过层次分析来阐明主体审美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揭示文章表达方式变化、语言修辞运用与反映审美心理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化景物为情思再现自然美”的文章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眼球     
<正>把它抛向空中,这个内置了许多摄像头的球体就能拍摄出一幅全景图像。你把这个泡沫塑料包裹的球扔向天空,内置的加速度计会确定何时它将到达最高高度,触发36台照相机同时拍摄,得到一张拼合的球面全景图像,然后下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古往今来的是是非非,都可以入目萦心,被人所知所识,但被人知识的对象本身,却不是诗,知识者其人也不是诗人;即使把知识的东西照样写出来,也不是诗,可能是山河志、林木考、列女传、佞臣录等等关于物或人物事例的著作,它在文类上应划归于科学或历史系列。根本原因在于诗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特出类型,创作主体必须对选取的表现对象施以“化工”,化物类为意象,化无我为有我,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凡为艺术,尤其是作为艺术中的艺术的诗,更须有此充分地“化工”,才能实现为审美超越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云海苍茫的巍峨天山,满浪起伏的关中平原,平沙无垠的腾格里,黄花绿草的金银滩……辽阔的大西北,山,有贺兰的敦厚,昆仑的雄浑,祁连的绵延。水,有青海的浩淼,黄河的湍急,塔里木的舒缓。那里不是喧嚣的尘世,而是黄土地与蓝天的交相辉映。色调、声音、景物,无不彰显着大西北的宁静与悠远,苍茫与豁达。特殊的地域环境塑造了西北人坚强、朴素、深沉、大方的性格品质。  相似文献   

20.
漫谈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为多,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心灵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