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战略地位。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但当地脱贫任务较重,若补偿不足,极易造成返牧,弱化保护效能。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渐突出,本文从三江源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开发性金融、补偿性金融两种途径来发展壮大政策性金融,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3.
林草碳汇是碳汇主流形式和全球碳交易市场重要标的。四川省林、草、湿地资源丰富,能创造可观的碳汇量及收益,发展林草碳汇是四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2020年后,四川省金融支持林草碳汇发展实践取得一定突破,涌现出一批贷款、保险创新做法。在总结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林草碳汇发展的经验基础上,下一步可在健全碳汇开发和交易法律法规、创新地方碳市场交易机制、构建林草碳汇投融资风险管理和分担机制等方面推进工作,同时建议加大“贷款+保险+期货”林草碳汇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起,为了保护三江源,实现可持速发展,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移民们面临着再就业的巨大挑战,政府为了解决移民就业的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应依托现有资源环境,通过种草植树及碳汇交易市场,创建碳汇功能区,发展碳汇特色产业,实现青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飞跃。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诅咒”理论、生态资源价值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和绿色转型发展理论出发,结合目前青海省存在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生态价值转化渠道不畅、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生态银行建设实践,探讨青海省通过筹建三江源生态银行,创新绿色金融模式、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江源生态银行以绿色信贷中心、绿色金融研发中心、生态资产运营中心等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服务职能,以及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组成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安居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安居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发展后续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现为积极将可利用的生态产品和可供交易的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实践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情况,从生态权益出让的角度探讨林业碳汇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并针对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提出了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钟媛  张蜀颖  卫萌 《会计师》2023,(18):82-84
基于“双碳”战略目标视角,将低碳理念融入资源环境审计,结合目前南疆地区领导干部能源矿产资源离任(任中)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聚焦生态禀赋特点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优化建议,助力南疆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机制良好运转,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江源地区的保险市场现状入手,剖析了影响和制约三江源地区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如何推进三江源地区保险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苏赟 《中国金融》2023,(6):89-90
<正>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不仅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从行政区域看,三江源地区包括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21个县(市)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面积39.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38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4.69%和23.19%。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随着草原地区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资源开发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做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生态补偿的筹融资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稳定、持续的瓷金来源是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金融能够为三江源生态补偿提供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的筹资和融资路径,同时相比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偿方式,金融“造血”功能更加突出,信贷激励约束机能和反映、传播信息功能可以统筹和促进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的汇水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地区,故又有“中华水塔“之称。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发展强烈;水生态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三江源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状况表明,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恶化,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开发,环境先行“。为此,国家财正交每年都要拿出巨额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从1998年  相似文献   

15.
《青海金融》2010,(8):32-33
本文分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本现状,探索了草原载牧失衡和草山承包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牧民合作经营模式的政策建议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处理好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青海金融》2006,(10):7-10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隆宝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自治州境内,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草原超载放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州生态持续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影响到农牧民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好我州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林业碳汇陆续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林业碳汇测算标准和方法学不断健全,通过国际性、区域性和独立性碳抵消机制参与林业项目开发交易。同时,发挥金融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作用,不断强化制度支撑、提供绿色金融标准指引、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但林业碳汇发展在市场需求、产品体系、融资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加强林业碳汇顶层设计和方法学研究、推进交易市场建设、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森林增加碳汇的作用日趋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已经签署多个与林业碳汇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件.部分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林业碳汇立法,深入研究标准体系,将林业碳汇项目纳入碳市场交易,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和基础研究,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项目实施以来,移民远离传统游牧业,成为特殊形式的城镇居民,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显现,且生态移民定居点大多处于城镇的边缘地带,要发展后续产业,实现移民增收。亟需引入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