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清除有关的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化,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新型农民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以四川成都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视和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将不断满足成都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文从剖析成都市新型农民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提出创前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由一般性农民培讲向农民产业人才开发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培训向农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主导型转变、扩展新型农民培养来源,创新"新农合"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其整体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只有把农民这个主体素质提高了,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及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筹规划的农民培训体系、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在需求方面,主要包括农民对生产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对转移技能培训需求难满足.针对存在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多方参与,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经费筹集模式;科学统筹,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实用,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分类培训,让农民真正学有所用;规范考核,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互动——以江西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非常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满足了现代人接触大自然的需求,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间的互动机制,指出了互动模式的构建思路,并提出了构建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模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互动机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之间有着直接而明确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民工流动外出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双面效应,而农民工回流也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从多个侧面对农民工产生重要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充分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市三县两区200位留守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培养新型农民群体政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目前,我国农民基础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民的这种文化现状,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严重制约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农民,展现新时… 相似文献
15.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关心提高农民素质,激发群众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为发展县域经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助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观察》2019,(2)
基于系统梳理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演进动态,本文遵循"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促进农民要素市场参与—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理论逻辑,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对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动态视角下农民金融素养与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发育及整合的互动关联系统,并剖析了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民以要素需求者和供给者双重身份参与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单一要素市场的发育。研究进一步表明,以农民金融素养为纽带可有效激活农村"人动—地动—钱动"的要素市场互动关联系统,使农民金融素养在要素流动实践中得以持续提升,同时不断生成要素流动新的循环,最终加快农村各要素市场的均衡匹配发展和整合发育。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重点是教育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