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规金融,即一般所称的民间金融,它在中国广泛存在,并在支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中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和现状、民间金融中的各种利率形式及其与正规金融利率的关系,并预测民间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的存在对于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推动民营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但在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催化下,民间借贷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着中国的实体经济,也蕴含着越来越高的风险。如何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如何消除民间借贷市场的乱象,这些问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发现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呈正向相关,而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却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时,民间金融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供给型金融抑制、农村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需求共同催生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农村民间金融能够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已经发展成为农民、农村经营组织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但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农村民间金融自身的缺陷约束了农村民间金融进一步发展。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供给的必要补充,农村民间金融应该被纳入国家有效的引导和监管下实现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民问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发展障碍因素,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一要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二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三要努力提高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水平,四要发展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服务,替代部分农村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民营经济,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是融资难,金融的有效需求解决不了。民间融资行为虽然有不可避免的非规范之举,但它是一种需求的无奈选择,在价值判断上既要肯定它弥补需求的积极作用,也要注重引导和规范它的非规范行为,使它沿着规范的轨迹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间金融通常属于非正规金融,对中国农村而言,非正规金融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民间金融时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农村一批中小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对中国经济效率、资本形成率的提高、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基夺平行的一种金融形式。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民间金融问题在学术界逐渐升温。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的民间金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规范民间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民间金融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金融制度条件,而且与特定的区域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农村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决定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既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带有负面的影响.应创造条件让民间金融取得合法发展资格,使其规范运作;同时加强正规金融的市场建设,逐步缩小民间金融空间.  相似文献   

11.
长期金融抑制政策的实施导致金融垄断,致使民营经济资金需求无法解决,求助于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的运用又推动了整个民间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正规金融部门形成竞争。民间金融作为金融抑制政策产物,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符合了当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理念,也符合了竞争政策先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即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大体如此。具体到金融领域就是政府通过绝对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则基本被排斥在官方金融体系之外,其结果是一方面民间资本被禁止或变相禁止进入金融领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求资若渴却告贷无门。民间借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市场需要日益活跃兴旺的,它通过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为民营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奇迹”的创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民间借贷呈现规模迅速扩大、资金来源日益广泛、利率不断攀升等新特点,带来了借贷纠纷和案件频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国冢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制度的越位与缺位,即政府对金融的绝对控制和民间借贷缺乏法律规制。因此。解决民间借贷问题需要从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在改革中的贡献度日益提高,急需融资结构的支持。由于正规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而民间融资的规模又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增长的需求,民营经济发展受到融资制度约束。开发性金融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融资制度安排,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民营经济融资的难题找到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融资难”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其主要障碍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疏通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领域渠道,有利于解决民营经济资金短缺与社会资本相对过剩并存的矛盾,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游资接近实体经济,有利于公平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要制定明晰的法规框架及其实施细则,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与风险处置体系,打通民间资本产融对接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民间金融是客观条件下自发组织形成的,是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自然选择结果。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管理体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是制约因素,农村民间金融应自由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性质是财产自由与金融民主,立法应引入利益平衡原则作为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和原则。加快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建设,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良性发展,强化农村民间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创新农村民间金融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正式金融相对应的概念,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通过绕开官方正式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的、未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尚未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的金融交易活动.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民间金融活动,这些民间金融活动客观上能够灵活调节社会资金余缺,对扶持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地方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民间金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还处于无序状态,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实现民间金融的正规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17.
宋磊 《全国商情》2005,(4):23-26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弥补了我国正式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不足。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融资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已逐渐趋淡,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且十分活跃。本文在总结农村民间借贷现实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探究,最后提出促进农村民间借贷规范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民间金融作为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创新,其产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诱致性经济制度变迁带来民营经济的崛起,从而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形成的国有垄断金融对民营经济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金融供求的失衡产生了民间金融制度创新的需要,与此同时,财政制度变迁使得大量民间资金聚集,为民间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壮大县域经济,就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而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应该做到政府推动型和民间发动型产业集群的结合、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劳动力转移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集聚是否有效促进了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方法/过程选取2005年至2016年四川省21个市州数据,结合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结论四川省金融集聚和民营经济发展均具有俱乐部效应,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金融集聚状态较高的邻接地区对本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低水平类型的邻居拖累效应相对突出;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存在地区竞争效应,金融集聚能有效促进本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但其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