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1年PT水仙被强制退市开始到2007年底,共有43家公司因业绩问题被退市.表面上看,这些公司都是因为业绩不佳而被退市,而实际上业绩仅仅是作为结果而呈现出来的现象,背后更多的是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本文从内部治理机制的3个主要方面探讨了这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征,认为治理机制欠佳才是导致这些上市公司退市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推出近二周年以来,退市机制一直就成为市场人士以及证券市场管理层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因创业板直接退市是不同于主板的一种制度安排,即公司退市后不强制要求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如符合代办系统条件,退市公司可自行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在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的申请。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创业板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作出了退市机制的出台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一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细化退市标准,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股本保险。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对于保证证券市场高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运行较好的只有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指标。本文通过对我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PT水仙正式退市,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上退市机制全面启动的帷幕.但是,PT水仙的退市并不意味着我国股市的退市机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要真正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进而发挥退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上做出全方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叶檀 《新经济》2011,(12):16-16
在A股市场退市机制有名无实空转至今后,投资者终于可以迎来真正的退市制度。11月28日,翘首等待的创业板投资者迎来了《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7.
退市机制失灵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低效的主要原因。面对退市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大股东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滥用现象,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退市成本和监管成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谁之过     
施光耀 《资本市场》2011,(10):28-29
<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创业板这泓春水如何保清护澈,退市制度是其中的关键。最近一个时期市场内外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证监会成立专题小组,研究退市制度;交易所多位负责人先后发表讲话,并就创业板退市制度提出最新方案;舆论界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呼唤加快完善证券市场退市机制的步伐等。  相似文献   

9.
频频无视退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首度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所谓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即指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退市难是当今中国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退市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是衡量证券市场成熟度的试金石。本文通过对比中美退市制度及实施效果,发现我国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继而分析了中美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我国退市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中国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衷唯平 《经济师》2012,(10):58-60
2009年10月30日中国正式推出创业板,两年以来创业板企业为我国高成长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缺乏科学完善退市机制的市场必定不能实现其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我国创业板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退市标准和配套机制难免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无论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还是英国的AIM市场,退市机制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作用都早已显现,尽快制定和推出我国创业板的退出机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孙学亮 《现代财经》2005,25(12):47-49,54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净化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股份公司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上市过程有过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断政府与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直接联系,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一个足够的外部空间,成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珊  傅雁语 《时代经贸》2011,(2):180-180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正式开通,截止2010年9月2日已有117家企业在此挂牌交易,但退市制度去迟迟没有推出。本文在对退市制度的重要性及“直接退市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指出“直接退市制度”是目前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的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林文俏  钟伟华 《经济师》2001,(7):129-129,131
今年 2月下旬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人们呼唤多年的退市令终于发出 ,这是一件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启动退市机制的深远意义1、启动退市机制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进而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石。过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退市机制 ,从而对上市公司不能形成有力的约束、压力和激励 ,使上市公司不思进取。有些上市公司不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不认真使用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 ;有些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主营业务大滑坡 ,每到年底靠变卖资产得以维持。上市公司质量差 ,…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票走向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退市机制,同时中国也已具备了建立的基础,最后对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退市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各个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俊 《经济导刊》2002,(2):54-60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标志着中国股市中退市机制的正式启动。退市机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并且迎来了一个新起点。说它是转折点,是因为我国股市10年来一直是只进不出,股票市场本应具有的压迫机制和自我淘汰机制无从产生和发挥作用;说它是新起点,是因为退市机制的推出意味着我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正>"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首度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  相似文献   

19.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3):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4):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