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任涛 《北方经贸》2006,(12):43-45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后来被《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采纳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条款。在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订立合同时期望得到并且在正常履行情况下就能够得到的预期利益落空时则构成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对其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赔偿。根本违约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限制非违约方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尽量挽救合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姜彬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262-262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从违反合同附随义务所承担的违约责任的目的来看,承担违约责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偿"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损害赔偿是最常用的一种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外贸行业与国外进行经贸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且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因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情况,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针对违反合同的情况,违约方应承担什么责任,另一方应采取什么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实际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所谓违反合同又称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必然会对他方当事人造成损害。要求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对他的行为负责,采取措施,弥补损失…  相似文献   

4.
刘高峰 《商》2014,(2):277-277
合同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及计算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守约方可以请求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而现实经济环境下,多出现“守约方”虽履行了合同主要义务达到了最终合同目的,但忽略了一些附随义务的履行,造成履行过程的瑕疵,给对方造成损失,对方也因此单方毁约,造成根本违约,剥夺了“守约方”继续获益的机会,该种情形下,“守约方”一般通过请求可得利益损失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违约方”也会通过对方违约加以抗辩。  相似文献   

5.
索赔是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当前政策条件及惯例,非本方原因引起本方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补偿要求的权利。对施工合同双方来说,通过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合同约定责任,为正确履行合同义务构成严肃的制约义务。  相似文献   

6.
索赔是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当前政策条件及惯例,非本方原因引起本方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补偿要求的权利。对施工合同双方来说,通过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合同约定责任,为正确履行合同义务构成严肃的制约义务。  相似文献   

7.
一、卖方未有效完成交货义务的违约性质 卖方未有效完成交货义务而造成违约的前提是买卖双方之间确实存在合同关系,即是指买卖合同必须是合法的、有效的.反之,如果买卖双方之间实际上不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那么一方违约对另一方造成了损失,其行为只能构成侵权行为而不是违约行为.普通法和大陆法系对于违约行为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英国法根据违约行为触犯的合同条款的性质区分违约轻重,把违约分为违反条件和违反担保.  相似文献   

8.
王蔚 《商场现代化》2011,(12):122-123
我国《合同法》中所规定的附随义务应为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包括通知、保护、协助、照顾、保密等义务。但《合同法》中诸如第256条规定的通知义务应属于给付义务,而不是附随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原则上属于违约责任的范畴,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并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合同纠纷的含义与形式合同纠纷又称合同争议,是指因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对实现合同权利有异议而发生的争议。总的来说,合同纠纷是违约的结果。根据违约的内容不同,合同纠纷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不履行。即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2.不完全履行。即只履行了部分合同约定的义务,其他部分没有按合同约定履行。3.履行迟延。即超过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后履行。4.不适当履行。即履行不当,没有适当地按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二)如何区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合同诈骗是利用合同进行的,常常表现为“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完全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或没有全部履行其合同义务的行为,叫做违反合同(又称违约)。在我国进出口业务活动中,买方或卖方违反合同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最近,继198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之后,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这部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使我对外经济合同的订立有法可依,也为处理违反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或类似事项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规定往往比《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更加具体、成熟并具有可操作性。基于《公约》与《通则》“尽量维护国际贸易中合同的履行性”这一共同宗旨,可以运用《通则》的相关条文对《公约》根本违约的认定标准进行解释,从而确保国际贸易双方当事人对争议解决结果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of older workers 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Despite an accumulating body of research calling for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adopt a unidimensional approach. Furthermore the literature on older worker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s often limited to comparisons between age groups or different generations.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se gaps by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of breach and expands research by including older worker identity in the examination of older worker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identifying specific area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at exert a direct effect on violation and an indirect effect on turnover intentions. A second contribution lies in the finding that older worker ident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ch and violation for those area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定金作为合同担保的一种方式,经常被加以运用,但由于现行法律这方面的规定较为简单,在实践中易产生理解上的分歧而导致诉讼。文章认为,关于定金担保的标的物,除金钱以外可以扩大至价值具有可度量性的有体物;关于定金合同的成立必须以主合同的成立为前提,主合同不成立,定金合同亦不能成立;关于违约金或定金罚则的选择,应根据合同的约定、违约形态、违约发生阶段或者当事人损失的大小等来加以选择;关于定金罚则的适用,则必须以定金合同的有效为前提,而定金合同的无效,又存在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等情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环境背景下,员工会在组织社会化的初期阶段形成各自的心理契约,进入组织后,由于个体差异、组织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心理契约破裂,进而产生心理契约违背,员工从态度和行为上发生变化,从而带来离职现象。从员工心理契约形成及心理契约违背的作用机制角度出发,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主动防止员工离职。  相似文献   

15.
将违约形态划分为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构成根本违约,受害方就拥有解除合同的选择权,权益将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如果买卖双方有一方没有按合同或部分没有按合同履行责任和义务就构成合同的违约.根本性违约的判断采取了主客观结合的标准,判断违约后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同时,<公约>对违约后果做了两个方面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电子认证是一种信用服务,是对电子签名的证明。电子认证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基于认证服务合同产生,各方当事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电子认证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趋势为协同主义,证据契约的研究应于此前提下展开。协同主义要求诉讼各方协同发现事实,合理分配诉讼权限。因此,证据契约应囊括三方主体,除却当事人外,还应列裁判法官为监督、审查及阐明主体;证据契约的效力应以权限划分合理与否为标准,排除牵涉证明标准、证明力、证明责任等因素的合意之效力。惟有如此,证据契约制度方与法制体系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被毁损的预售商品房面临着国家的救助、合同的变更、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在地震中预售商品房毁损的责任承担应当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过错合理归责。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性界定、解除及其后果,要依据重建政策依法处置。此外,要健全国家救助制度,完善地震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