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空间聚类指数排序识别空间集聚的高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规则空间聚类算法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以及非规则空间搜索聚类算法AMOEBA构建能在地块尺度上同时反映耕地质量及其空间集聚信息的表征指数,设计相应的排序优选方案,进而快速识别指定数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进行对比及邻域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AMEOBA算法输出聚类指数并设计相应的排序方案能在研究区识别空间上更为集聚同时具有较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基于邻接关系的邻域定义方式能在研究区取得比基于空间距离的邻域定义方式更好的识别结果。研究结论:应用空间聚类算法计算同时指示耕地质量高低及其空间聚散性的地块级表征指数,并设计相应优选排序方案识别高质量集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本轮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划"新要求下,地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深入剖析当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期针对相应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科学地引导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在吉林省选取调研区县,深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第一线",直面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果]第一,地方阻力大、城市周边优质耕地"优先划"推进困难;第二,"三线同划"困难大,基本农田边界仍存在"落图不落地"的虚置现象;第三,一些待审批项目拟占用的耕地和与其他部门有争议的耕地举证困难;第四,城市周边出现细碎的基本农田地块,影响基本农田的"连片性",加大了保护难度;第五,基本农田调出数量大,"补充划"耕地质量堪忧。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建议。[结论]第一,明确"优先划"范围,创新地方经济发展;第二,明确"三线"位置,促进"多规融合";第三,解决争议耕地,规范举证过程;第四,引入地块评价机制,优选基本农田划定;第五,严控基本农田调出,把好补充耕地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运用网格化技术和综合评价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类型区,为创新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以宜兴市为实证研究区,将城镇周边区域网格化,选取综合等别、距城镇和可建设占用区的距离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划入区。同时,根据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修订耕地利用等,得到耕地综合等,然后以耕地距离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和空间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耕地进行立地条件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将约束划入区以外的耕地以综合等-立地条件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结果](1)城镇外延区被划分为1.232 0万个100m×100m的网格评价单元,在网格环境下,纳入约束划入区的耕地面积5 170.33hm~2,占全部耕地的9.65%;(2)耕地利用等修订后得到的综合等与利用等相比,耕地等别依然集中在4、5等,受重金属污染区影响出现了8等耕地;(3)约束划入区外的耕地被划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及整治划入区,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1.16%、40.52%及28.67%。[结论]通过网格化确定的约束划入型主要分布在规划选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与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一致,既满足了城镇连片发展的需求,也实现了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优先保护;优先划入型分布在城镇周边或交通干线沿线,区位条件优越,且耕地质量高;适宜划入型在立地条件或综合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通过整治措施提升其质量水平;整治划入型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综合等别较低且立地条件较差,在经过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后可作为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武陵山区作为贫困连片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及生态脆弱区,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精准扶贫等方面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采用熵权法,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耕地综合质量,再借助OpenGeoda软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结果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基于生态安全约束条件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划定结果。[结果](1)基于耕地质量条件的划定,满足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一般适宜并且聚集度为HH、HL、LH聚集的农田与现有基本农田叠加分为保留、调入与调出3类,耕地质量划定面积为5.266 350万hm~2;(2)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优化,剔除土壤污染超标缓冲区、生态红线区内农田,最终优化面积为5.170 996万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能为武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南湖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和保护情况,依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原则和划入划出标准,初步形成了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1996 — 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依据浙江省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分析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状况,构建浙江省1996 — 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各种地类变化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以图管地”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996 — 2005年,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占耕地减少面积的59.39%,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占用耕地占37.65%。浙江省优质耕地与快速城市化区域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重合,必须科学地编制与实施省、市、县、乡4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保护耕地与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调控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温县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可增加7.16万t可实现产能,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快速城市化下基本农田的变化,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以2009年二调基本农田和2012年规划基本农田为基础数据,基于Arc 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长安区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增值收益对基本农田变化的影响。[结果](1)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下降;(2)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趋势,破碎化程度提高;(3)城市扩张的土地来源主要是增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由农地转化而来,基本农田被侵占明显,且沿主要道路和乡镇边界被侵占严重;(4)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后的巨大增值空间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动机。[结论]城市扩张会导致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质量的下降,同时既要保基本农田数量又要保经济发展的矛盾迫使基本农田破碎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0.
划定基本农田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而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以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为例,基于耕地质量分等更新成果,从区位条件、便利条件和空间形态条件三方面构建了修正因素体系,并采用加权修正法测算了耕地的综合质量指数,最终根据上级政府给周山镇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按综合质量指数的高低确定了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研究结果表明:周山镇耕地修正后的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2562-2735,指数≥2613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其面积为31.34 hm2;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空间分布范围与现状相比更能满足国家对基本农田划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并且“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划定首先应识别、区分并调出现状基本农田中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其性质已发生实质改变的土地利用单元,再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补划指标分解,实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在分析现状基本农田布局的基础上,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数量指标分解,并根据耕地适宜性评价成果优先选择高质量的耕地单元划入。结果表明:一是保证了补划基本农田数量上的合理性;二是空间分布上来看,将低等别、质量较差、严重沙化、因损毁等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以及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质量上满足基本农田的优质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地证券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转移数量、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业和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都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正向影响;(2)清晰界定的土地产权会通过增强资产融资变现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产生促进作用;(3)农地证券化增强土地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为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生活重置成本,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农地证券化有助于农户克服资本约束,实现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Land exploitation,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mitigate farmland loss and stabilize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adopted to compensate farmland loss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Bounded by the limited capacity and obvious spatial variations of national farmland reserves, it is essential to arrange lan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timely and reasonably.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indicator for the status of regional land exploitation, the Exploitation Degree, to facilitate an overview of land exploitation programs in China at both provincial and prefectural levels based on project data from 2006 to 2012.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lan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we employ the Lasso model to identify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land exploitation. Our study shows that: (1) contemporary land exploit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are significantly inconsistent across exploitable farmland reserves. Some areas are greatly over-exploited and such irrational land exploitation has been persistent; (2) related national land plans designed to guide land exploitation efforts centered on resource-rich regions and critical areas do not function as intended.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China⿿s land exploitation policy shall be improved by reconsidering the orientation of land exploitation policy, coordinating lan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with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enhancing the power and scope of the plans in controlling and guiding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以农地发展权资本化的地票指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农地发展权交易与资本要素的城乡互动关系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农地发展权交易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2008—2017年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地票指标交易的面板数据,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和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农地发展权流出区土地与资本要素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基于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及要素相对价格的分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地发展权指标将以配置效率优化为导向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动。[结论]短期内,由于资本约束,流出农地发展权的区域其经济增长会受到抑制;而当农地发展权指标资本化后,流出区获得了较为稀缺的货币资本,农地发展权流出将显著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在研究时期内,由于农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机制的构建,重庆市地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收敛效应,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5.
谈加强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对保护耕地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 ,耕地质量在不断恶化 ,加强耕地保护十分必要。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是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来促使单位和个人尽量少占耕地、节约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发挥耕地占用税的调控作用 ,保护好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龙泉驿区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划定。研究成果保证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对龙泉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龙泉驿区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划定.研究成果保证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对龙泉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场模型的基本农田划定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是稳定耕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无限制扩张的重要手段。[方法]文章以物-场模型为基础,将基本农田划定产生的影响理解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基本农田功能要素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影响场三要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系统效应或功能。并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包含基本农田划定适宜性、基本农田功能要素协调性以及距离系数的基本农田划定合理性评价模型。[结果]选取泽州县新一轮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其保护区划定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为高度合理区、中度合理区、一般合理区、较不合理区和不合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通过定量化分析,泽州县基本农田划定合理区域占总面积的82%,保护区划定较为合理。[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决策部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为合理安排基本农田生产、生态等功能、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的研究方法,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阐述了内涵,并对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和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数量占有量较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平均保护率达到85%以上;同时存在河南省耕地总体质量较低,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复垦整理难度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供给压力突出;灾毁耕地不断发生,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等农田保护瓶颈问题。该文根据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科学合理划分农田保护区域;建立基本农田法律法规体系;损失补偿相关制度等措施,以期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治理能力和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浅谈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仍然遏制不了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减少.在耕地的严格保护中寻求弹性保护,从耕地和基本农出保护的数量弹性和空间弹性出发,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部分内容和措施方面进行探讨思考,提出了耕地弹性保护和基本农田弹性保护,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