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存储管理与备份的优势,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启动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以下简称“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逐步将自建系统的数据迁移到省级数据中心存储备份平台中,依托集中存储系统与IBM磁带库,进一步提高数据存储与备份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助力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京沪异地灾备切换演练圆满成功。一直以来,全数据中心灾备建设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是金融行业重点关注的课题。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2012年7月28日0时~8时,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总体设计和灾备实施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全数据中心京沪灾备演练,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异地数据中心成功实施完成。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全国91家支付清算、电票、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实现全国业务数据处理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后,进一步实现了这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的灾难备份连接。中国银行于2004年已实现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大中心的区域数据集中,同时进行系统平台与应用软件版本的统一。2004年9月,建设银行完成了江  相似文献   

4.
按照人民银行总行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省会城市级别数据中心建设正在逐步推行。省级数据中心作为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处十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本文对省级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心建设的目的、定位、规划和实施出发,并对省级数据中心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信园地     
工商银行完成大集中 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数据全部成功挂接到北京和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全行所有业务处理均集中在两大数据中心进行,历时3年的工商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据了解,数据集中工作完成后,工商银行通过北京、上海两个大型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国所有的业务,并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负载均衡和多重备份,从而建立  相似文献   

6.
2012年,根据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合肥中支")新办公大楼搬迁工作的需要,人行合肥中支科技处承担了省级数据中心机房搬迁任务.在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不影响业务服务的前提下,合肥中支科技处完成原数据中心400余台信息系统设备的搬迁工作.由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央行金融信息服务对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合肥中支科技处在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并克服了不少困难,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梁春丽:请介绍广发银行数据中心的概况(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使用情况等). 徐 徽:广发银行南海数据中心机房总建筑面积约51?000平方米,由2幢机房大楼和2幢配电大楼组成.数据中心整体按照国家最高的A级机房标准建设,配电、暖通等关键系统按照国际最高的Tier4标准建设,以"设计领先、安全规范、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为建设目标.2014年9月投产至今,我行信息系统整体架构满足监管机构要求的"两地三中心"架构,满足银行信息系统高可用性、灾难备份和业务连续性支撑的需求,有效抵御信息系统宕机故障风险、数据中心区域性灾难风险和非区域性灾难风险,高标准完成监管机构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区域数据中心重要业务系统的异地备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区域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备份的必要性和要求,并在分析当前数据异地备份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数据中心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基于IP-SAN的异地备份的实现方法,对中等规模数据中心的灾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一)大集中模式的要求与基层工作需求的不平衡一方面,有些基层工作更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的处理程序;另一方面,省级数据中心已有总行部署的业务系统,如果自主项目也集中到省级,势必给省级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很大的压力。科技创新如何兼顾基层需求的问题被摆在了眼前。针对这个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合肥中支")对综合性的大项目和工具性的小项目进行统筹开发。对于综合性业务处理的大项目,严格按照总行数据中心规范,要求业务需求尽可能全面,做到涵盖所有相关业务,并且对预期的业务处理留有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按照“数据集中、资源整合”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建立“两级数据中心”信息化布局的要求,完成了人民银行办公网和业务网的物理隔离,实现了信息根据不同来源的分网传输处理,逐步形成了“两地三中心”的安全运营布局。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数据大集中工程和核心系统的统一建设使人民银行的科技应用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虚拟化平台的优势、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数据中心的现状、探索情况,提出构建虚拟化平台,实现省级数据中心基础环境"云"化工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省会分支行按照总行“两级数据中心”战略规划纷纷加紧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积极按照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的工作思路建设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本文将结合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一些实际情况,就如何利用有限的分支行科技人力资源进行省级数据中心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一此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上海总部顺利完成支付系统上海处理中心搬迁工作 本刊讯日前,上海总部完成了支付系统上海处理中心全部主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搬迁工作.与搬迁同步,上海总部还完成了机房老旧UPS设备更换工作.此次搬迁改善了上海CCPC的运行环境,为上海CPCC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省级数据中心部署了IT运维监控平台和网管监控系统,为省级数据中心实时、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省级数据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相关基础设施却游离于监控范围以外。本文依托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省级数据中心现状,重点探析省级数据中心智能基础设施的应用思想、应用原则、应用框架和技术要点,旨在与现有运维监控系统和网管监控系统有效融合,形成全方位、高可靠、高安全的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智能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投资》2008,(8):71-71
7月19日至20日,交通银行在多次切换演练的基础上,成功实施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的切换运行。这在国内大型银行中尚属首例,整个切换过程实现了零数据丢失,切换和回切均在24,时之内完成,各项业务处理系统在备份中心运行期间系统稳定、营业正常。这也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灾难备份体系建设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电脑》2004,(6):55-56
中国工商银行自从承担《银行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研究》项目后,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有效的组织规划,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数据集中工程和灾难恢复的建设,数据中心(北京)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在国内采用国际最先进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例如GDPS(跨区域并行系统耦合体)/XRC(异步远程数据复制)、通道延伸技术和并行耦合体技术,不仅实现数据中心(北京)所辖21个分行的业务数据、主机、网络、应用的备份和业务级的灾难恢复功能,还实现了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根据国际上SHARE78标准定义的异地恢复任务分类,达到五级的灾难备份恢复水平。一、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数据中心(Data Center)是数据大集中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它是各种IT应用服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计算、网络、存储的中心。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了多应用加载环境建设及存储中心的建设,其中存储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保障工作,它改变了旧有的存储备份思路,通过技术解放了人力,由针对每个系统进行备份转变为由统一的备份管  相似文献   

18.
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推广实施和应用是当前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按照财政部2011年在县(区)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全国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任务要求,为确保我省县级平台推广任务如期完成,省财政厅考虑县级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近日下达2011年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补助资金1976.5万元,专项用于县级版基于平台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此次推广实施的县级版基于平台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费用总计3.00万元,每县29.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补助每县16.5万元,每县自行承担13万元。  相似文献   

19.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大力推进系统整合和架构转型,省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面临较大压力。文章基于当前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主流运维管理理念和自动化运维技术,提出了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和配套的运维管理团队的建设思路,旨在不断提升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质效。  相似文献   

20.
2000年 11月 10日 ,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上海)揭牌暨基建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举行。工商银行总行姜建清行长与李礼辉副行长为数据中心(上海)揭牌。   工商银行数据中心项目,是工行为顺应当前世界范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实现与国际现代化商业银行接轨的步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迎接 WTO挑战的一项关键工程。自项目实施以来,数据中心(上海)已完成了立项审批、土地批租等工作,建设工程由美国 JWDA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上海市建工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承担施工总承包。整个建筑由生产区、动力区、办公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