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需要研究生产力各要素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并根据其自身的要求来判定发展对策。一、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实的生产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因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是渗入、体现于前者的非实体性因素,即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和生产管理等。从目前晋城市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现状、组合方式和动态变化来看,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质上是属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油田区域内的一种特殊型式。是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的特定区域内原有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步驯化而形成的.并与油田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紧密联系的,由油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通过技术因素和技术手段联络而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因此,这一系统具备所有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性。油田区域的农业生产过程同样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在目前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当油田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时.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处于高效状态.将会促进经济系统的资金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结构是指农业经济中的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机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本文就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我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高系统生产力,并促进其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研究,是农业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生产力理论也成为生态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一块结构基石。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概念描述生产力的系统观,不仅包含了形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各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它不仅强调各要素本身的特殊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力是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整体特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在各地方兴未艾,许多地区把它看作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基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振兴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本文结合冀东农业发展的实践,对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龙头企业建设——坚持生产力标准原则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与家庭联产承包不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既要注重现实…  相似文献   

6.
马儒龄 《经济问题》1989,(12):105-105,107,10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农村改革,启动了农业商品经济的活力。农产品不断增加,商品率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受落后生产力因素的制约,农业又普遍存在浓厚的自然经济属性。这种并存于农业经济上的二重性,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上的二重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从整个农业经济的宏观角度来看,一方面,农业经济商品化得到显著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农产品商品量逐年增加,商品率显著提高,就以灵丘县来说,农业商品经济已占到农业经济的41%,较之1987年增加了15%;二  相似文献   

7.
赵玲 《当代经济》2016,(18):28-29
我国农业产业的水平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且随着我国机械研究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的应用规模与范围已经越来越大,农业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结构也做了相关工作.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与支持,无论在动态贡献方面还是在系统的运行方面,二者之间已经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对推进农业经济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农业经济的研究要应用适当的经济理论,以此去建立一个合适的转变模型并实现对指数计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研究农业生产力就必须选择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一门学科,宏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对生态经济农业内涵作了介绍,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马克思唯物主义论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解析,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顺应了自然法发展规律,也符合客观环境的具体要求,它是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两者有效结合的产物。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包括一般的生产劳动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再生产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三个方面。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互不离分的,农业经济再生产指导着自然再生产活动有序进行,而自然再生产随着经济再生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前善 《生产力研究》2007,(2):23-24,49
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在农业中表现得不显著。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具有经济必然性。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解决我国现存狭小的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降低过高的人地比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经过13年的改革,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但是,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差,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善,加上人口逐年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情绪,应当充分认识和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来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援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把农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民收入几个方面分析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都依赖着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应用。因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开发是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根本上讲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开发应坚持科学、实际、实效的原则。 一、山西农业科技开发的重点 山西的山区、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总耕地的70%,3900万亩旱地占总耕地70%,纯属雨养农业,土壤有机含量在1%以上仅  相似文献   

14.
刘银生  王磊 《发展研究》1998,(12):54-5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顺昌县是山区县,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部署,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顺昌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在巩固提高粮食、林业两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构筑竹业、果业、  相似文献   

15.
王增惠 《经济师》2014,(12):44-45
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经历了改革前期的较大增长后,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拉开,温饱型农业结构受到巨大挑战。为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成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也就成了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规律,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提高农业生产力主要表现于农业生态化、科技化、规模化和农民素质提高、数量下降。落后的农业经济是破坏环境的经济,相应的落后生产方式,正不断地损毁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难度。面对WTO的挑战,中国农业只有从源头治理,才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属性及其企业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营主体中,传统的农业散户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农业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同时又多具有农业非资本经济的非企业生产者属性。较之农业散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营,却由于同样的非企业生产者的局限,难以在农业的产能、效益、技术、人才、社会化服务等薄弱环节取得突破。较之非企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基于价值增值力和企业生产力的比较优势,对解决诸多农业发展的难题具有满盘皆活的效应,应当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与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崔丽  傅建辉 《经济师》2007,(7):64-65
我国传统农业的土地所有制是不完全的私人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是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农业技术长期徘徊不前,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自然经济特征,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长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不可替代性”论证“农业是基础”的生态与生态经济实质,从而揭示“农业是基础”生态经济规律的内在依据,在此基础上,指明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开发性农业,是指通过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对尚待开发和开发较浅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层开发、综合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从而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那么,山区开发性农业主抓什么?具体开发措施怎样确立?本文试结合湖北保康实际谈一管之见,供商榷、参考。一、研究一地开发性农业的内容,必须着眼于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基于此,我们提出:兴办“绿色企业”是保康山区发展开发性农业的“主旋律”。这样解释赋予了保康绿色企业以特定意义:以集体、农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