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森林旅游业 培育千岛湖新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森林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千岛湖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客观条件,提出了千岛湖加大培育发展森林旅游业新增长点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开发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旅游产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产业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形式之一,大兴安岭林管局围绕优势森林资源的利用。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成为我国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展示林业建设成就的窗口,更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同向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构建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动力和支柱性产业,从战略的高度来认清新世纪我国森林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与发展的趋势,认识森林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布局,是促进和保障我国森林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回顾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论述森林旅游业发展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指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林业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林业产业结构中增加森林旅游业比重的必要性;提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森林旅游业应重新定位其产业发展方向,增加生态效益补偿及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很快,成效也十分显著,成为各大林区、各省市旅游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据统计,现在全国已经建成的各类森体公园640多处,各种类型的森林自然保护区200多处,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森林旅游业已经以她茁壮的生命力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一朵奇葩。然而,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这块全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森林旅游业却远远落后于发展的形势,落后于其他兄弟林区,森林公园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美丽的兴安山水被闲置,壮观的人文景观被束之高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了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瑰宝。1.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  相似文献   

6.
森林旅游产业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形式之一,大兴安岭林管局围绕优势森林资源的利用,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09年辽宁省8县(市)森林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得出森林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县域经济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增长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的结论,并据此寻找辽宁省森林资源丰富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最终制定出促进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健康养生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追求的主题。森林康养是林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有关产业融合衍生的新业态,是康养产业与森林旅游产业中的一支主力军。鉴于此,森林康养有可能成为提升区域经济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落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毫无疑问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最佳选择。在介绍了森林康养概念和国内外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森林康养理念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强调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的今天,森林旅游业“异军突起”,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历史、现状、特点以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个崭新的森林旅游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型的产业——森林旅游业,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结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向和我国林情,根据森林旅游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评价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产生森林旅游消费需要动机,探讨森林旅游消费的引导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初步提出森林旅游业成为21世纪的林业主导产业的未来趋向,在“转型期”把森林旅游经济培育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出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多山、多林的省份。作为适合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地区,浙江的森林旅游业依托浙江独特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森林产品优势及交通、区位优势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旅游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等特点,多年来,浙江极为重视对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兴办森林公园 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旅游年,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并提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抓住机遇,兴办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促进我市旅游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森林旅游已有肝百年历史。而我国八十年代初才起步。目前,我国共有森林公园约800处,其中福建省12处,在福州也有3处。从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一湖南张家界和我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公问—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来看,很受游人欢迎,if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据专家分析,到200O年,全世界出国旅游的10亿…  相似文献   

13.
森林旅游产品市场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旅游业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品市场定位进行探讨,提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的依据厦如何进行定位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韩家园林业局将森林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接替产业,建设开发了一批森林旅游项目,但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仍面临着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林业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韩家园林业局旅游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总目标和具体项目,提出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创建本土森林旅行社、大力发展旅店饭店服务业、发展旅游商品业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韩家园林业局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为该林业局森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消费需求也反映出层次性。一般地说,首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才追求满足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改善之余,对于生活品质之提升,精神之充实,尤较往昔为重视。森林旅游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的一项产业。从80年代西方首先出现“生态觉醒”、“回归大自然”热潮之后,世界森林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各地森林公园相继建立,“森林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台湾已规划开放的ZO处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前提是编制好森林旅游规划,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意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研,森林旅游特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森林旅游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森林旅游规划的编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开发森林风景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事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事业是我国林业行业转变观念、深入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森林旅游业,据统计1995年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总数超过750处,经营面积660多万 hm~2,遍布27个省区市。1995年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为了促进森林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森林旅游业建设成为21世纪我国林业的主导产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各级森林公园个数力争达到1000处,经营面积达到900万 hm~2,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林区对外开放,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森林旅游业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徐德成,逯登斌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的国际友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前来投资办厂,不仅带来了经济、贸易、文化的繁荣,而且也给我国刚刚兴起的森林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普遍由物质追求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也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转为新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森林旅游业应运而生。由王军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一书,在全面调查山西省森林旅游景区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区的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的国家标准编写而成。该书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培养旅游业从业者和学生读者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观光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的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将越来越感兴趣。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福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