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森林资源资产的涵义及特征 森林资源资产是发展林业产业重要的主导资产,其实体对象就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林业用地中的林地、森林、林木和森林中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森林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而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对这些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控制与利用能以货币量度且又保持木本生物形态为主体的林木林地互为作用所形成的活立木资产。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是实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资产包括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中动植物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从实物形态看:林地是林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林木生长越好,林分结构越复杂,林中动植物资源就越丰富;正是林地、林木及林中动植物资源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促进形成了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和森林景观。因此,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一项重要的物质内容。而且,建国几十年来经过林业工作者的努力,无论对林木的技术管理还是实物量管理,都已建立起…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资产是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区野生动植物资产和森林环境资产的总称,其中林木资产是极其重要的一类森林资源资产。国有林木资源资产化管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木资源现代管理方式,涉及复杂的系列管理内容。从林木资产运行、操作的角度,国有林木资源资产化管理基本内容可分为林木资产形成管理、林木资产经营及保值增值管理、林木资产收益分配管理以及林木资产基础工作建设等内容。其中林木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是国有林木资源资产化管理的中心内容,它具体又可分为考核方法、考核制度、考核组织等问题,本文仅就国有林场…  相似文献   

4.
印度森林资源管理与消除贫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印度森林资源管理、林产品贸易及加工、联合森林经营和消除贫困等情况进行了考察。联合森林经营是印度最重要的社会林业形式,对于恢复退化林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消除贫困、保障林产品需求等有较大贡献;印度政府将反贫困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制定有不同阶段的具体措施,并积极依靠民间科技力量扶贫,成效显著。印度森林资源管理及消除贫困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林地规划夯实基础、监管手段不断创新,调查内容不断拓展,监督能力大幅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重点在林地林权管理、林木采伐利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及执法监督、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强调了近期森林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主要包括:高质量完成省县两地保护林业用地规划编制,开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年度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好十二五采伐限额,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以林地为依托,林木为主体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因此,森林资源是指林地上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包括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下动植物资产及微生物资产等;还应包括森林多种效益 (如保持水土、净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护物种和人类旅游休憩等 )的价值。根据目前条件,现阶段对森林资源资产的核算,仅限于对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的核算。本文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和商品林实行林木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就完善林木资产会计核算提出如下设想。 一、林木资产会计核算原则和账户体系 (一 )林木资…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要进行资产化管理,森林的林木、林地、生态环境资源、景观资源被看作一种资产.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对林木具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一重大举措,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以福建省邵武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林改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各林种、年龄、优势树种、起源和权属的森林面积和蓄积结构,以及林地生产力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森林资源核算目的和要求构建了森林资源分类系统,从而将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范围确定为林木资源价值核算、林地资源价值核算和森林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并对其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顺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顺市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龄组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加快安顺市林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recent rise of institutional timberland ownership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and conduct of the timber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study, we apply a two‐period harvest model to assess the timber harvesting behavior of various landowners at the stand level by utilizing USDA Forest Servic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data for nine southern states. Forest industry and institutional timberland owners were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to conduct partial and final harvests than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landowners. Aggregately, Timberl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were found to be most, and timberlan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to be least, price‐responsive among ownership groups.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的道德属性和林业伦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3):257-259,283
森林资源不仅有重要的经济属性,更有不可忽视的道德属性。这些道德属性包括:产权道德属性、共同体道德属性、公共道德属性、生物保护道德属性等。林业管理应该跳出纯粹经济管理的边界,“把科学和良心、实用的科学和实用的伦理,史无前例地融合起来”,形成全面的林业职业伦理,建立起伦理学、生态学、共同体基础上的林业伦理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起发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官司的案例分析,结合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和实践,对我国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若干技术经济和操作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对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刚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3):167-171
目前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中国对俄罗斯森林资源需求旺盛,中国已经在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系统分析中俄两国在森林资源合作开发现状的基础之上,指出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已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两国积极推进的大项目之一。未来中俄两国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将呈现好的发展态势,并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在扩大对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源整合和体制的改革是目前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和经营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安徽凤阳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分析其现状,对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作了实际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风险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将风险理论引入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中,提出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风险的定义,在分析其主要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保险、灾害救济、建立风险基金和最低价格保护制度、补贴信贷、加强信息服务、加强基础研究与深化体制改革等防范与应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风险的策略,以促进中国的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配置的中俄木材贸易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俄木材贸易的现状出发,运用资源配置理论,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供需结构、经济发展等角度考察了影响中俄木材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因素,阐明了两国之间资源互补的优势是贸易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客观地分析了中俄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包括木材质量不高、市场需求变动、加工技术落后、社会秩序问题等。最后,探讨了中俄木材贸易由低质量、低附加值阶段向高质量、高附加值阶段提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future carbon reserve scenarios, where U.S. forest landowners would hypothetically be paid to sequester carbon on their timberland and forego timber harvests for 100 years. Scenarios featured direct payments to landowners of $0 (baseline), $5, $10, or $15 per metric ton of additional forest carbon sequestered on the set aside lands, with maximum annual expenditures of $3 bill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om 1513 to 6837 Tg (Teragrams) of additional carbon (as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 would be sequestered on U.S. timberlands relative to the baseline case over the next 50 years (30–137 Tg CO2e annually). These projected amounts of sequestered carbon on timberlands take into account projected increases in timber removal and forest carbon losses on other timberlands (carbon leakage effects). Net effectiveness of carbon reserve scenarios in terms of overall net gain in timberland carbon stocks from 2010 to 2060 ranged from 0.29 tCO2e net carbon increase for a payment of $5/tCO2e to the landowner (71% leakage), to 0.15 tCO2e net carbon increase for a payment of $15/tCO2e to the landowner (85% leakage). A policy or program to buy carbon credits from landowners would need to discount additions to the carbon reserve by the estimated amount of leakage. In the scenarios evaluated, the timber set-asides reduced timberland area available for harvest up to 35% and available timber inventory up to 55%, relative to the baseline scenario over the next 50 years, resulting in projected changes in timber prices, harvest levels, and forest product revenues for the forest products sector.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了森林经营理论以及中国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市场经济与林业宏观调控,然后着重对"林木市场成熟"理论进行质疑分析,指出在理论上的缺陷、采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不可行性、可能造成破坏森林的风险。同时,还对国有林区改革与"林木市场成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慎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