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广东省FDI的外溢过程中,模仿—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都较为显著。并且随着FDI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增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外溢效应也不断增强。基于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如何获得更大技术外溢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在讨论FDI对东道国科技能力的影响时,人们会关注到技术外溢.FDI的进入,究竟是通过外溢效应刺激了东道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使得东道国企业过分依赖外国的技术,从而丧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正溢出和负溢出的表述和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应该说,FDI存在技术外溢的可能.但外资企业由于逐利的本性,一般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内资企业也并非总能利用FDI技术外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研究表明,FDI技术外溢的实现程度也制约于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东道国的竞争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条件",并基于"技术势能"假说,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外商投资规模、技术势能与潜在市场规模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门槛条件",只有三者在适度值范围内技术外溢积极而显著,并且与技术外溢存在着倒"U"形曲线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外溢的"门槛条件"有所提高,外溢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5.
祝波  洪忆凯 《上海企业》2005,(10):63-65
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可以分为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行业内溢出效应主要指本行业内部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之间通过竞争、学习示范等效应,促使FDI向东道国进行技术外溢。行业间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链接效应,实现技术外溢。FDI的溢出效应主要研究技术外溢,这里技术不仅包括产品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还包括科学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技术等。本文针对零售行业,分析零售业的竞争特点,探讨零售业FDI 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为进一步探讨FDI溢出效应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DI的外溢效应和东道国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相关。其中金融发展在技术外溢效应中的作用是目前较为前沿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中的研完成果进行系统的概述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技术具有广泛的外溢性,引进FDI,与跨国公司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FDI在华技术溢出效用,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溢出效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FDI对江苏制造业的效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FDI对江苏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省引进外资,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青松  梁敏 《价值工程》2021,40(32):53-56
本文以扩展的BGL模型为基础,通过合理选取人力资本衡量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外溢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分析我国各区域FDI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地区性差异,讨论现阶段制约我国FDI技术外溢的主要因素,并为实施合理的引资政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DI,即外国直接投资。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FDI迅速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主要探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易清霞  胡江芳 《中外企业家》2012,(17):115-116,125
研发密集型FDI是东道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东道国之间的引资竞争日益激烈。基于此,在第四代国际投资政策背景下,系统地研究东道国吸引研发密集型FDI的政策。主要观点如下:一是东道国吸引研发密集型FDI的政策应细化为投资促进政策、投资激励政策和国家创新政策,通过政策工具组合实现东道国特定的发展目标;二是东道国执行研发密集型FDI政策的能力受本国市场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协调能力的影响;三是东道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引资政策,吸引研发密集型FDI的政策可能只适合发达国家和条件较好的部分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2.
微观层面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后,学者们针对FDI的溢出效果、影响因素等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技术能力、市场结构等微观因素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中国直接投资排名前33位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等因素与不同来源国FDI流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环境规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FDI,但对发达国家的FDI并未产生影响.由于我国FDI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环境规制对FDI流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提高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不但不会抑制FDI企业的进入,反而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这些企业的技术扩散、外溢效应,更好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逐渐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国外学者就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Borenstein等(1998)通过对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96年数据的分析,认为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FDI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FDI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贡献差距较大。C-D函数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影响显著。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FDI溢出系数较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整个行业持平;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FDI技术溢出系数较低。此外,外资的技术投入、行业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FDI的技术外溢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孙宁 《企业活力》2008,(9):74-76
<正>FDI技术溢出效应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主要研究技术外溢,这里的技术包括产品技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技术等。由于FDI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从而促进了东道国生产率增长,对东道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FDI理论基础1、FDI理论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三个作用渠道:作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通过影响"国内资本积累",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以及通过"外溢效应"影响技术效率,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来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本土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在外资FDI技术外溢下的技术追赶效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后,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2004年到2014年间高新技术产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技术外溢在其中的作用.最后,对影响分析结果的原因进行更进一步探寻,并提出适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7,(1):187-192
区域异质性条件下FDI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显著。本文依据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其自主创新能力划分为高自主创新能力地区与低自主创新能力地区,实证分析了区域异质性条件下FDI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自主创新产出规模与层次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于高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产出规模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升低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产出规模和层次。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区域投资配套条件和促进FDI技术溢出的各项措施,即当前对FDI的利用需要实现从"扩大FDI引入规模"向"发挥FDI的技术转移效应"转变,实现从"主要依赖技术引进"向"坚持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实现从"强调人才引进"到"坚持人才引进与智力积累并行"转变,实现从"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